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刘峥 摄
朱槿花开十七载,一年堪比一年艳。经过17年的携手共建、砥砺奋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已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高层对话、经贸合作和专业交流的全方位开放平台,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
2020年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17届东博会、峰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17年来,共有97位中外领导人、34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东博会、峰会,282个高层次会议、论坛和相关活动相继举办。针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形势,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港口、物流等相关领域服务配套不断满足新形势新需求,东博会推动形成了独特的“南宁渠道”。
17年来,共有92.6万名客商参会。促进企业、行业和商协会有效对接,推进深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转移、服务贸易、城市交流、产业对接、次区域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如今的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最受商界欢迎、东盟企业参与程度最高的展会。
巴基斯坦展区异国风情浓郁。周军 摄
东博会澎湃的活力,充分说明中国与东盟合作潜力巨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获得进一步升级与加速,更显弥足珍贵——2020年,中国与东盟历史性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十国等国家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顺应时势,应运而生。时针拨回2004年,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量身打造的首届东博会在南宁举办。从诞生之日起,东博会就承载着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发展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使命。
17年来,东博会始终紧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将自贸区的投资贸易、服务贸易便利化,搭建了与东盟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平台,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速器”。
在东博会和峰会的推动下,中国和东盟互利合作不断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提前一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20年达6846亿美元,东盟历史性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南宁横县推出的茉莉花文创产品亮相东博会。刘峥 摄
17年来,东博会不仅促进了东盟与中国贸易的不断增长,也深化了双方民众之间友谊的纽带。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说:“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然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的重要平台,并成为中国与东盟成员国良好合作的典范。”
17年来,东博会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区域,推动中国—东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在服务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同时,东博会还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把共建“一带一路”主题放在突出位置,推动东博会从服务“10+1”向服务“一带一路”、服务RCEP延伸。至今,东博会已连续多年设置“一带一路”国际展区,日本、印度、法国、意大利、伊朗、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参展参会,韩国、斯里兰卡、哈萨克斯坦、波兰、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特邀合作伙伴参展参会。
17年来,东博会不断推进创新升级。2020年,与线下东博会同步,创新性地开展云上东博会,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营,真正实现“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尚未消除,这一年的东博会依然成效卓著,线上线下共有近4000家企业参展,共签约国际、国内投资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比上届增长67.8%。与此同时,还推动了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东盟市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领域合作。
一台智能测温和戴口罩监控机器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王海波 摄
“东博会还从一年一办的展会延伸到平时,促进日常的投资贸易,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表示。
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量身定制”展览内容,围绕交通物流、便利通关、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跨境金融等价值链延伸合作领域,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助推器”,助力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诚如东盟秘书长林玉辉所言,多年来,东博会是加强东盟与中国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双方经济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时期,举办东博会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它提醒我们密切合作的重要性,这正是多年来东博会不断迈向成功、双方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
“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有效机制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发挥了重大作用。”王雷表示,希望更多企业可以搭上中国与东盟发展的轨道,借道广西形成合力共拓合作。(记者 钟春云)
记者手记:
盛会带广西一起“飞”
东博会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多领域合作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广西全方位开放发展。17年来,通过举办东博会,广西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开放合作迎来一次次历史性机遇,催生多项国家战略落户广西,带来了政策、信息、项目、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持。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先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批准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上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广西实现了国家战略规划多维度覆盖。
在东博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广西引进外来投资项目,加快由能源、矿产开发、农林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传统粗放型产业,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东博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广西近年来深入贯彻中央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推进改革开放迈入新格局,深层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外企业投资商纷纷借道广西,开拓东盟市场,为广西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投资机会。
在东博会的带动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东盟已连续21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0年底双边投资累计达98.18亿美元;与东盟8个国家56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同东盟国家友城数量居我国首位;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向纵深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重要开放平台相继落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广西正高水平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用足用好东博会的平台功能,广西正持续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