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求真务实抓落实——读习近平《之江新语》

作者:吕勇
来源:《当代广西》2021年第16期
2021-08-17 10:14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担任省委书记期间,紧紧围绕浙江发展实际,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思想性强、指导性强的短论。这些短论文风简洁、语言鲜活,深受读者喜爱,后来以《之江新语》为书名结集出版。《之江新语》一书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对浙江发展的谋划与思考,书中对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抓工作、如何进行自身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对党员干部如何求真务实抓落实进行了详细论述,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新时代加快地方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党员干部要培养求真务实抓落实的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把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到方方面面。

调研工作要求实。调研是党员干部了解基层、了解实情的重要方式。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调研工作要深入群众之中,深入到工厂、田间地头,与工人、农民等社会各阶层进行深入接触,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调研作风方面,要轻车简从,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简化公务接待,听人民群众的实话、真话,在调研中摸出实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更为重要的是,领导干部下访要注重实效,建立健全下访制度,通过下访对基层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服务,推动解决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推动工作要扎实。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这需要党员干部求客观实际之真、为人民服务之实。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工作,对干部的考核要看GDP,但不能唯GDP,要正确处理好地方发展与生态保护、抓好发展与关注民生、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等关系,根据地方发展实际情况推动工作。

顶层谋划要落实。善于进行战略谋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制度与中国治理的独特优势。在制定发展目标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还善于抓落实,强调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结合,以抓落实促进发展。“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好落实,我们的事业就能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对领导干部而言,是否善于抓落实是衡量其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习近平同志强调:“决策部署作出以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对上级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要逐项分解、逐件落实,把抓部署和抓落实结合起来,在部署中出实招,在落实中出实效。

虚实结合要务实。务虚始于推动工作之前,要在理论上、思想上进行谋划、思考、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务实则是在推动工作过程中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因此,务虚和务实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辅相成。习近平同志指出:“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务实;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做好务虚,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只能盲目瞎转。”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要把务虚与务实结合起来,既要善于务虚,也要善于务实;既要善于进行发展谋划,也要善于真抓实干。但务虚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要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地方发展。

二、党员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对如何求真务实、真抓落实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党员干部抓工作、促落实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坚持求真务实要突出几个着力点。

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对领导干部而言,推动地方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是应有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影响决策部署的重要因素,事关地方长远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求真务实,从地方发展实际出发,把握地方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围绕浙江发展实际制定了“八八战略”,一以贯之抓落实。这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不能做“空前绝后”的事,不能搞沽名钓誉的“花架子”,不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树立求真务实的发展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紧密相连,政绩观对发展观具有重大影响,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对领导干部而言,推动地方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指标,而忽视社会、人文、生态等其他指标,不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简单等同于GDP增长。因此,在制定地方发展目标、干部考核指标等工作中,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指标,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等关系。尤为重要的是,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生态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有很多篇目与“两山论”有关,强调切实把地方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树立求真务实的群众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习近平同志强调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共产党人的大事,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要“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走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相信人民群众,拜人民群众为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工作发展。

树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推动工作。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做好‘样子’,其同群众的关系就密切,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官架子’大,其同群众的关系就疏远,工作起来就会举步维艰。”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地位观,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做到清正廉洁,遵守党纪国法,加强自我约束。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做实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把上级部署要求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抓出实效、干出实绩。

三、坚持求真务实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广西期间,对广西“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提出明确要求,擘画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宏伟蓝图。研读《之江新语》,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

一是在解放思想上出实效。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是广西发展面临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创新不够、办法不多。推动新时代广西发展,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刻认识当前广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集中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以思想解放的良好实效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是在深化改革上出实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化改革中办法不多,主要表现在面对改革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老办法、老眼光对待新问题、新情况,缺乏创新突破意识。推动新时代广西发展,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切实打破制约当前广西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充分发挥广西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发展实际的新路子。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短板,推进工业强桂战略,以改革创新促进广西产业大发展。要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的活力。

三是在凝心聚力上出实劲。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边疆地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统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同时,广西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省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成为时代课题。推动新时代广西发展,要在凝心聚力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加快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在担当实干上出实绩。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有几分实干才会有几分成就。推动党员干部担当实干出实绩,就要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发挥各级党校作用,以大学习促进大发展,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就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切实解除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心理顾虑,让真正的改革创新者有为有位,激励他们放手闯、大胆干,在全区形成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健全对党员干部的关心关爱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工作指导和服务,在全区形成激励干部奋发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作者系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宣传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覃妮
相关文章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党建 2021-08-03 15:43

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奠基开局的历史性作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党建 2021-07-19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