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油茶绿意盎然,龙头产业壮大发展,美丽乡村客似云来,北路壮剧唱响欢歌……行走于百色市田林县,处处彰显发展活力,全县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紧密团结、铆足干劲,用辛勤的汗水在这片沃土上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产业强发展底气足
“这些油茶都是以前种的老茶树,产量不高,但是用上我们改良的换冠技术后产量可以提高两三倍。”在利周油茶高位换冠低产林改造示范点,利周瑶族乡平布村党支部书记廖克山看着千亩油茶林郁郁葱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油茶产业是平布村“3+1”特色产业之一。过去由于当地油茶品种繁多、管理粗放,油茶亩产鲜果不足80公斤,且“大小年”明显,群众收益较差,生活贫困。为强产业、促增收,经田林县党委、政府多方争取,获得中国电信集团牵头组织产业链合作伙伴出资383万元帮扶实施改造示范项目。改造后,油茶林在第5年后进入盛产期,平均亩产茶油可达50公斤,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示范园年产总值将达400万元以上,入股农户每年每户可获得收入2万余元。
“现在村民们既是‘股东’又能务工,以后日子不愁喽。”廖克山说,县里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举办油茶栽培、低产林改造技术培训班等,免费为当地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村民们用所学技术可以在茶园里做换冠的管护工作或是其他杂活,一天能挣一两百块钱。不但青壮年有活干,村里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妇女、老人也可以帮着剥油茶果挣些补贴。
虽还未进入油茶丰产收获季,但在茶园附近的晒谷坪上,颗粒饱满的油茶果已堆得满满当当,几名当地妇女拿着小凳端坐其间,手脚麻利地翻捡压剥,油光锃亮的油茶籽便脱壳而出。她们说,剥好的油茶籽每5公斤能得5~7元钱人工费,大家在一起干活聊聊天,还能挣钱,很开心。
近年来,田林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始终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以油茶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示范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带动等措施,多措并举,做大做强田林县油茶产业。截至目前,田林县油茶保有面积达41.7万亩,创建500亩以上的良种油茶种植基地18070亩,引进中高端油茶加工企业3家,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30家。2020年,全县实现油茶产值6.23亿元,成为促农增收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种子”就像这油茶籽一样正破壳而出、乘势而为!
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群众在分拣油茶果。张友豪 摄
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福祥村农耕文化园。张友豪 摄
文化自信绘就文明底色
楼房簇新、环境整洁、村规民约上墙、孝老爱亲宣传画随处可见……漫步在利周瑶族乡福祥村内,一步一景都彰显着和谐文明新农村的别样魅力。
2011年以前,“福祥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牛粪靠雨刷、圈舍随意搭”,村民的业余生活净是喝酒、打牌、赌博。红白喜事也是邻里之间攀比举办,日常生活摩擦不断,小偷小摸事件时有发生。而今,让人提起直摇头的脏乱村、后进村、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最美村、先进村、富裕村,“这一切与田林高度重视乡土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福祥村党支部书记黄华誉如是说。
乡土文化根植于农村广袤的土地,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起源于田林县旧州的北路壮剧,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一句唱词都拨动着壮家人的心弦。
“我是听壮剧长大的,特别喜欢唱壮剧。”福祥村村民卢华艳加入村里的壮剧团已有十几年,她向记者介绍,过去唱的多是传统剧目,现在有很多与时代结合的内容融入进来,更接地气,也吸引了更多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只要村里的音乐一响,男女老少就都聚在一起听戏看戏。
为摒弃陈规陋习,福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壮剧的独特魅力,引导全村4个壮剧团编排、展演《女人,赌博与壮戏》《美丽福祥》《脱贫不忘党恩情》等一批戏曲、壮话快板、情景戏、山歌等,让村民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党的各项政策法规,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同时,福祥村还聚乡贤之智,探索“乡贤+村‘两委’+五会”工作模式,在村里创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厅,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能人乡贤回村议事、参与村屯管理,推动形成了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田林县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青少年文化宫、工人文化宫“三馆两宫”建设;创作一批经典戏剧,举办“三月三”壮剧节,开展“壮剧进校园”活动,把“中国壮剧之乡”的知名度打得更响。同时,依托北路壮剧、瑶族铜鼓舞和盘王舞、田林民族山歌等民俗文化,推动“一歌一舞一戏”文艺精品建设,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
以文化阵地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田林正走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田林县长江天成山茶油智能加工厂实现全流程精准远程控制。图为工作人员在观察各条生产线情况。广西田林长江天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实干筑牢特色产业底盘
自动成品仓、灌装车间、原料仓、压榨车间、初清车间、油库……在长江天成山茶油智能加工厂的中控室里,通过电脑操作可以调取任意一间厂房的画面,同时控制各条生产线的开关,实现全流程精准远程控制。
长江天成山茶油智能加工厂由广西田林长江天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资兴建,是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将建成年产2000吨高端营养山茶油及其副产品加工生产线和相关配套设施。
这间集成自动化智能工厂,项目生产工艺采用由本公司油脂技术团队集成的“全程冷链6C”加工技术,集合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智能产品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了智能工厂全自动化模式。同时引入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涵盖12个乡镇42个行政村、总认证面积达11.36万亩的有机野生油茶籽原料基地,有力保障了加工厂的优质原料供给。
“我们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包括茶皂素提取、茶麸浸出、茶粕包装、活性炭制作、日化用品包装等。等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7亿元。直接受益农户达3500户以上,项目区年人均将增收1万元以上。” 广西田林长江天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平庆对此十分自豪。
长江天成山茶油智能加工厂的蓬勃发展只是田林县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田林县委、政府深入实施产业振兴、开放振兴、基础设施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振兴、科教振兴“六大振兴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民族团结和睦。
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田林,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带动下,不断释放能量和伟力,在千里沃野开辟崭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