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思贤村驻村工作组就实行网格化管理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作者供图
近年来,梧州市龙圩区不断优化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管理措施,积极实施组织用人管心、制度管人、群众管效的“三管”模式,不断强化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组织用人管心,激发驻村队员干事创业。龙圩区坚持组织选人用人导向,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和优中选优的办法,通过“岗选人、人选村”的“双选”模式,向全区26个脱贫村择优选派78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助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品牌20多个。注重组织管心,坚持考勤和考绩相结合,跳出“人情化”怪圈,杜绝“老友会面”,采取座谈、查档、访谈等形式,对78名驻村队员按照25%的比例实施精准化、差异化和类别化考核,评出优秀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切实保障驻村“老黄牛、拓荒牛”不吃亏、不寒心、有干劲,安心扎根在基层,真心干事创业做奉献,诚心助力乡村振兴。
实行制度管人,推动驻村队员谋事展能。按照“拔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原则,充分赋能党组织,构建日动态、周亮点、月督导的立体管理制度。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实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对各村组、片区实行网格化划分,并将特色产业、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按领域、分层次、清单化形成网格化“作战图”,根据驻村队员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逐一落实“挂图作战”任务。采取“倒排工期”措施,对26个驻村工作组的“挂图作战”进度按照月度督查、季度调度方式进行“销号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推动驻村队员切实将乡村振兴“大任务”转化为驻村帮扶“小行动”,不断激发驻村工作队员谋事展能热情。目前,通过实行制度管人措施,龙圩区帮助26个脱贫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30多万元。
聚焦群众管效,鞭策驻村队员谋深务实。推行驻村工作队员“成绩单”公开制度,26个驻村工作组主动将“挂图作战”执行标准、完成期限、服务成效等情况,及时在村级公告栏定期公开,主动接受党内外监督,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作风观察站”“绩效评审站”“满意度鉴定窗”的作用。党员群众根据公开的“成绩单”对标对表,对落实不到位、执行有偏差、成效有浮夸等情况向村里提出意见、建议,村级督导驻村工作队员按期整改落实,未按期落实整改的及时将问题反馈到上级组织部门统筹严抓。目前,通过聚焦群众管效管理模式,推动26个脱贫村全部实行“成绩单”公开制度,共收到党员群众意见建议50多条,并全部如期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