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自贸试验区建设
概述
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前期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二项措施,即船舶预检办证“免单证”、外籍船舶移泊“免查验”、燃油加注业务“免靠港”、修造船企作业“免限制”、货车过驳货物“免手续”、备案中国员工“免盖章”,国际航行船舶“全时通”、船舶查验手续“一次通”、边检行政许可“一证通”、 跨境货运车辆“快捷通”、重点货运口岸“延时通”、边检政策咨询“一号通”,通过简手续、优流程、压时间、提效能,助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
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工作人员深入码头宣传推广中国边检登轮码。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供图
详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前期调研成果,积极争取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支持,制定实施船舶预检办证“免单证”、外籍船舶移泊“免查验”、燃油加注业务“免靠港”、修造船企作业“免限制”、货车过驳货物“免手续”、备案中国员工“免盖章”和国际航行船舶“全时通”、船舶查验手续“一次通”、边检行政许可“一证通”、 跨境货运车辆“快捷通”、重点货运口岸“延时通”、边检政策咨询“一号通”等十二项措施,通过简手续、优流程、压时间、提效能,营造安全便捷通关环境,助力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
注重实际,精心谋划,为区域发展解“愁事”。一是深入调研。成立政策创新研究、口岸开放指导、开放合作协调三个工作小组,深入重点口岸、外贸企业开展调研,全面分析通关堵点、难点和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便利化措施建议,积极推动重大政策需求纳入国家移民管理局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十六项新举措统筹,制定出台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十二项措施。二是联动实施。制定下发便利措施解读等配套细则,组织业务培训23期578人次,确保政策把握到位、执行到位。通过举办线下推介活动、走访港口企业、发放宣传资料等,塑造同向推进、双向互动的良好态势。三是广泛宣传。主动向自治区、市两级党委政府作专题汇报,与自治区商务厅、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密切合作,依托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注重实效,精细实施,为口岸通关解“急事”。一是提高时效。对停泊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航行船舶,实行入境、出境边检手续一次性办结,平均每艘船舶节省在港停泊时间2小时。抽调海河空港边检站60名警力支援边境口岸,确保通关高峰期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二是简化手续。外籍船舶在国内港口与广西北部湾港所属7个口岸间移泊,不再办理出入港边检手续,平均每艘船节约在港停留时间1.5小时。开设货运从业人员快速通道,从事跨境运输、频繁出入境的备案中国籍员工,不再加盖验讫章,大幅提高疫情期间货物转运效率。三是创新模式。在全国沿边口岸中率先应用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系统,中国籍货运车辆及驾驶人员经备案后,实行自助通关、免填机动车辆查验卡,超10万辆次出入境货车实现“零接触、秒通关”。在陆地口岸推行司机代驾和货物过驳模式,减少货运从业人员染疫风险,通关效能明显提升。对信用良好的修造船企业推行企业和船方自管,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注重实用,精准推广,为群众从业解“难事”。一是减少跑腿。全面推行出入境手续和边检行政许可网上办理,通过网上预报预检的出入境(港)船舶,免予提交纸质单证;通过网上办理的上下外轮和搭靠外轮许可,不再提交纸质材料,99%实现边检手续“网上办”“掌上办”,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推行边检行政许可“一证通”,任一港口签发的上下外轮许可、搭靠外轮许可,广西北部湾港内7个口岸通用,实现“一地办证,全港通用”。二是减少等待。严格落实7×24小时办理出入境船舶边检手续和行政许可,对网上预检无异常船舶,到港即可装卸作业。开通换班船员绿色通道,协同做好闭环管理,实现到港零等待、出港零延时。对在广西北部湾港保税燃油锚地加油的国际航行船舶,免予查验船舶证件,实行“直接办”“登轮办”。三是减少环节。大力推进12367服务平台建设,协调纳入自治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改变多头转接模式,15秒接通率位居全国边检机关第一,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