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平台 畅通一个渠道 解忧群众三事
概要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海市公安局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新打造“基层警务+解忧超市”工作平台,畅通群众“三事通办”渠道,将110报警求助平台与全市党群服务中心“解忧超市”串并联,通过在北海365网、北海公安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公安机关“为民办实事”工作清单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截至2022年1月20日,共为基层群众完成1800多个“微心愿”,惠及1600多个家庭,获得群众好评。
民警向群众介绍“基层警务+解忧超市”平台。北海市公安局 供图
详情
自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北海市公安局将公安主责主业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待的事情做起,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急”处出实招,解决群众“操心事”
通过“基层警务+解忧超市”工作平台,北海市公安局认真梳理收集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第一时间处理反馈,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第一时间对接相关职能部门认领反馈,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
运玉清是黑龙江人,2010年到北海市定居。2021年7月,她遇到一件操心事:孙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学校需要政审,正好碰上疫情,孩子父母无法及时返回黑龙江办理相关事宜。心急如焚的运玉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小区“解忧超市”,工作人员指引她前往辖区派出所办理。派出所积极与黑龙江方面沟通,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8月中旬,孩子收到录取通知书。
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导向,在“难”处见行动,解决群众“揪心事”
北海市公安局在户政、出入境、交警等窗口部门全面推行“3+3+3”模式(即“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三全服务”,“管理前置、服务前移、绿色通道”的“三项举措”,“零投诉、零差错、零推诿”的“三零目标”),强化“一站式”服务,采取“马上办、就近办、上门办”和“网上办、指尖办”等做法,真正让群众“办事不难、办证不烦”。
邓辉是涠洲岛居民,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门牌登记一直落实不了,因此不能享受海岛开发红利。民警林海锋在“基层警务+解忧超市”的“货架”上获取信息后,多方奔走协调,终于了却了困扰邓辉多年的这桩“揪心事”。2021年9月7日,邓辉到涠洲派出所,将一面“满腔热情为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锦旗送到林海锋手中。
把群众小事作为第一大事,在“愁”处做文章,解决群众“烦心事”
北海市公安局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引领警务模式创新,打造“基层党建+枫桥经验+N”品牌,建立城区“一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员民警进村委、社区、学校、“解忧超市”担任“第一书记”,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银海区侨港镇侨安小区90%以上的住户为归国侨眷,其中大部分住户又常年出海捕鱼,小孩上户口成了难题。29岁的梁女士有4个孩子,大的12岁,小的3岁,均未上户口。辖区电建派出所通过“基层警务+解忧超市”及时掌握了情况并逐级上报,之后会同卫健、妇联等部门为4个孩子上了户口。2021年以来,当地先后解决了27个孩子的入户问题。
此外,北海市公安局坚持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检验履职尽责成效的第一标准,对涉黑涉恶、涉枪涉爆、暴力恐怖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以及电信诈骗、传销、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
2021年,北海市公安局成功侦破“扫黑除恶”中央督办温南辉重点案件;创新推广反电诈“1+2+N”宣传技战法,电诈破案数同比上升291.09%,抓获数上升243.68%,成功劝阻17.14万人次,避免群众损失4.37亿元、止付资金8.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