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前提是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接续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根本是要不断增加脱贫群众经济收入。一方面,要切实巩固好脱贫群众的务工收入。务工收入是大部分脱贫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促进脱贫群众经济增收的重要保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既要积极组织脱贫群众开展劳务输出,又要努力开拓当地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带动脱贫群众实现经济增收。“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是带动脱贫群众实现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延伸乡村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乡村产业发展更好促进脱贫群众经济增收。
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是要建立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要聚焦帮扶返贫风险较高困难户,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防贫帮扶体系,为其提供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政策性帮扶方面,要根据返贫风险较高困难户的具体情况,积极为他们争取低保、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申报特色产业奖补、申请临时救助等;在村集体经济帮扶方面,要优先为返贫风险较高困难户安排村集体经济就业岗位,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设立防贫帮扶基金,临时救助返贫风险较高困难户;在社会帮扶方面,要发动地方企业、慈善基金、爱心人士等通过爱心助学、节日慰问等形式,临时帮扶返贫风险较高困难户。
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关键是要激发脱贫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脱贫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要让他们切实转变“等靠要”思想,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脱贫后要想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其次,要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要通过帮助脱贫群众掌握各种劳动生产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发展乡村产业或外出就业的主动性。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派驻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碧城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