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八桂才俊 唱响歌海新声
首届广西青年音乐创作人才讲习班在邕举行
当代广西网讯(通讯员 谷麻 )为推动广西音乐创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我区青年音乐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储备一批强劲的新生力量,6月26日至28日,由广西文联、广西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22广西青年音乐创作人才讲习班”在南宁开班。
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广西音乐家协会主席黄朝瑞、常务副主席何述强出席27日上午的开班仪式。石才夫在学习动员上指出,广西素称歌海,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广西音乐在过去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佳作不断、名家辈出,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新一代音乐工作者被寄予厚望。他希望全区青年音乐人以本次讲习班为开端,植根八桂沃土,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坚定人民立场,人民需要什么音乐,我们就创作什么音乐;坚定文化自信,居高声自远,唱响歌海新声。
6月26日至28日,由广西文联、广西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22广西青年音乐创作人才讲习班”在南宁开班。冥鱼 摄
沉浸式研习 干货满满
本期培训班突破以往“短打快攻”的模式,着力聚焦青年、聚焦创作,采取专家专题讲座和新作点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浸式研习。唐力、张仁胜、吕军辉、曾令荣四位区内创作名家分别在黄朝瑞、何述强、蔡央、傅滔四位自治区音协主席团成员的精彩主持下,向学员们传授技艺。32名来自八桂各地的学员(包括新文艺群体),经由各市音协推荐和广西音协精心物色、挑选,均为近年来在创作领域有表现突出、有潜力、有个性的青年音乐人。这次学习,他们不仅在高规格的讲座中接受洗礼,还拿出最新作品在研讨交流活动中阐明创作动机,接受广西音乐创作委员会专家和同班学员的评点,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讲习班第一天,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广西音乐创作委员会主任、著名作曲家唐力先生,著名导演、编剧,音乐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资深词作家张仁胜先生,分别从如何利用民族音乐讲好广西故事、重大主题歌词创作经验体会方面,如数家珍,向学员们娓娓道来。唐力先生提出“没有理论和技术支撑,作品走不远”“不要过早让你的作品穿金边,忘了肌体的训练”的告诫,张仁胜先生毫无保留地捧出“艺术创作中陌生与熟悉”的经验之谈,道出“要有极高的个性水平”“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以及“郑板桥画红竹”等精粹的艺术精品创作见解,学员们如醍醐灌顶,打开了思路,内心充满收获的欣喜。
讲习班第二天,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吕军辉教授,广西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副院长、知名青年作曲家曾令荣先生,分别围绕“旋律创作中的和声意识”“音乐编创中的结构思维”两个主题,以古今中外经典名曲及个人作品实例为切入点,层剥缕析创作中的难点和技术法门,让学员们沉浸陶醉于珠玉琳琅的音乐世界的同时,深切体会到音乐创作手法与音乐编配的重要性。入“宝山”,有所得,有所悟。
而安排在6月27日晚上举行的作品研讨环节,学员们与广西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唐力、戴景强、马辛意、金彪等专家面对面展开作品研讨,大家逐一展示、互相点评新作,气氛尤其热烈,历时三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广西音乐家协会主席黄朝瑞在培训班总结中,感叹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他指出讲习班最大的亮点,一是所有学员均为45岁以下青年才俊,其中40岁以下学员占70%,新文艺群体占50%,体现出活力十足的艺术生态;二是学习内容注重历史经验和实战技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指导意义。他希望广大青年音乐人要十分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珍惜自己的创作才华,自觉锤炼技艺,博观而约取,超越前人,勇于创新创造经得起人民和时代考验的音乐作品。
学员与老师近距离交流。冥鱼 摄
踏上新征程 未来可期
本次讲习班由于聚集八桂各地音乐才子,是新阶段广西音乐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集结。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跟着太阳再出发,新的号角已经吹响。
讲习的青年班学员中,除了在业界已有名气的音乐唱作人,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以及远在边远地区工作的基层音乐工作者。
词曲作家赵羽是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大使,他说,“能参加第一届广西青年音乐创作人才讲习班学习,我感到特别荣幸,我一直在积极地创作关于家乡的歌,近期的创作任务也比较多,而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从作词、作曲、和声的运用以及编曲结构,在各位老师精彩的授课中,我学到了太多宝贵的知识。通过这次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够越来越努力,写出更多家乡的歌,为广西文化旅游推广尽一份绵薄之力,让歌海的声音传遍四方。”
青年作曲家刘长武和词作家黄钰,是近年来创作表现优异的学员代表,他们合作的作品如《摘星星的妈妈》等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和各种国家级媒体,获得各种奖项。他们表示,“很幸运生在一个好时代。有良师,如沐春风;有挚友,志同道合;有爱人,走一程携一程。更重要的是,背后有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组织,雨露均匀洒下,音符纷纷破土冒芽。”
音乐唱作人袁依琳说,“广西音乐家协会为培养广西新的创作血液而精心组织了此次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把大家聚到一起,还意味着艺术界前辈对后辈的重视以及赋予的使命。老师们慷慨授予知识,积极分享经验,这是多么宝贵的时刻,两天的学习安排,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虽然只是老师们艺术海洋的冰山一角,却也是他们大量有效经验的总结,我们的收获不言而喻,满心感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在肩,要向着老师们所指的方向稳步前行。”
音乐人马辛意说,“感谢广西文联和音协组织这次青年音乐创作人才讲习班,经过两天紧张又充实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这次讲习的内容囊括了作词、作曲、编曲等专业领域,老师们分享的经验和知识点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课外与同学们也有很多深入的交流,在建立友谊的同时,身为同行的我们也肩负了更高的使命,广西音乐未来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做出应有贡献。音乐之路漫漫,努力不能停。”
音乐人谭斯译近年来的创作和表演备受关注,他说,“这个班组体验感太棒了,和平友爱,老师们倾囊相授,同学们团结互助,我受益良多,感恩各位老师抬爱。”
刚刚大学毕业的韩富年仅25岁,是讲习班年龄最小的学员,他表示,“在有限的研习时间里,我深感惭愧自己在音乐创作方面知识储备的匮乏,也燃起了对顶尖专业知识的愈发向往,更是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感谢在音乐道路上助我成长的领导、师长和朋友,让声乐专业毕业的我得以有更高维度的发展,让我在平凡的生活里继续燃着最初的激情,让我未来的路上不再孤单。”
此外,来自防城港的学员韦玉丽,因防疫政策临时有变,自我就地隔离于酒店房间,无法参加集体学习,但还是通过网络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最大限度参与,并且通过视频聆听了专家对她的新作的点评;来自贺州瑶寨的音乐人杨徽莹,第一次有机会参加全区性音乐人才培训,带来了她改编创作的瑶族新民歌,也带来了田间地头的清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