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调剧《新刘三姐》唱响时代精神

作者:刘世臻
来源:《当代广西》2022年第21期
2022-11-02 11:37

刘三姐文化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艺术感染力、精神感召力和时代影响力。在封建社会,壮族“歌仙”刘三姐体现了为维护自由和尊严而与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的精神;进入新时代,刘三姐代表着勤劳聪慧、自强不息、担当实干的广西女性,展现了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在彩调剧《新刘三姐》中,时代精神得到了立体性、直观性和视觉性的展示和呈现,让人们从一部舞台艺术作品中,感受到那种充满人民感情、事业热情、生活激情的精神情绪在眼前勃发,在身上激昂。2022年9月15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西戏剧院创作演出的彩调剧《新刘三姐》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意味着《新刘三姐》攀上了艺术高峰,铸就了艺术辉煌,其蕴含的时代精神更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气派。

彩调剧《新刘三姐》立体性、直观性和视觉性地展示和呈现了时代精神。粟俊 摄

 

主题鲜明:

创作新时代的新刘三姐

彩调剧《新刘三姐》的创作主题定位鲜明:“创作新时代的新刘三姐”。

想要讲述新时代刘三姐故事,咏唱新时代刘三姐山歌,传播新时代刘三姐文化,突出新时代的新精神,就在要在故事上、山歌上、文化上、精神上、时空上、艺术样式上、情感表达上创“新”。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新刘三姐》的主题定位与这一指导方针高度契合——把新时代广西农村的群众和生活作为创作背景,在主题上着重表现以女主人公姐美为代表的新时代刘三姐的形象。

在剧中,姐美面临着“是走进现代化的城市,还是留在仍处于贫困的家乡”这一拷问人性的抉择,同时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少农村青年面临的困惑与彷徨。最终,姐美决定留在家乡,这是她的善良、执著、果敢的性格使然。姐美充满激情、想方设法,带领家乡人民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未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过上幸福美好的乡村生活。家乡是姐美生命的根,承载着她的归属和归宿,家乡还有她热爱的山歌。山歌是姐美叩开男主人公阿朗—— 一个在城市追梦却遭遇挫折的同乡青年的心扉之匙。她唤阿朗回乡,一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他们“乡村振兴共富裕,唱首山歌表深情”的山歌梦、致富梦和幸福梦,咏唱了一个“哥到远方把诗找,妹在诗中找远方”的新时代刘三姐故事。

生活在奋斗的时代,姐美用奋斗换来了幸福生活。从姐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女性身影,更可以看到蕴含在乡村创业里的中国精神。

《新刘三姐》故事看似简单却隐含着深邃的哲理。它以传统的彩调来诠释时代精神,把“创作新时代的新刘三姐”立意融化在“哥到远方把诗找,妹在诗中找远方”的艺术主题中,高度体现了这一作品的时代特色、艺术价值和精神高度,营造了其诗性、景语、情意三者相融的艺术境界,在传统经典的文化符号里演绎出了新时代刘三姐的精神美、人性美、形象美、山歌美和风情美。

 

唱词优美:

吟唱新时代奋斗精神

《新刘三姐》的唱词优美,通俗易懂,富有诗意、寓意和哲理。它从广西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中提炼而成,汲取了深厚的壮族文化营养和戏剧文学素养,采用了七字四句的广西歌谣体和比兴、夸张、引用、双关、叙事、抒情等文学手法,借物发端、以歌咏志,迸发出壮家人的心灵呐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音乐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本剧的主题唱词“山顶花开山脚香,桥底小流桥面凉。哥到远方把诗找,妹在诗中找远方”,既推进剧情的发展,揭示姐美与阿朗内心层层复杂的情感变化,又生动地刻画了他们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精神与现实。又如,“江边插柳柳成行,路旁种草草芬芳。远远近近都有诗,莫负追梦好时光”等唱词,是姐美、阿朗之间的对话,表现了姐美在阿朗遭受人生和情感挫折后,借山歌述情言志,激励他找回自信,建设家乡的场景,体现了一种新时代青年在逆境中奋起拼搏的励志精神。

“千江水,万里云,浪卷云飞总是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老壮乡唱歌人”,这一唱词是全剧的音乐主题思想,唱响了广西流传千年的山歌文化和民族精神。“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一诗,欧阳修、贺铸、元好问、毛泽东等名人都曾在他们的诗词中引用、借用过此句。而在《新刘三姐》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溢出了一股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反映了新时代刘三姐用山歌励志,用山歌找寻精神归依,用山歌将农村青年唤回乡村并振兴乡村的信念与追求。这是对新时代刘三姐的真实刻画和精神表达。

《新刘三姐》唱词吟唱现代生活,揭示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延续了民歌与哲理之间的关系,唱响了时代精神,实现了现实生活表达与浪漫诗性歌唱之间的和谐,细品起来有如一股山歌清流,足以温熨心灵,让人思考和回味“任你天涯千里远,一样明月照西窗”的生存价值和精神境界,引人追寻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音乐多元:

山歌立身铸就精神和灵魂

广西丰富的音乐资源是《新刘三姐》的音乐创作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新刘三姐》音乐成为了全剧的一大艺术特色。音乐以广西山歌曲调为基础,加入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心想唱歌就唱歌》《只有山歌敬亲人》等《刘三姐》经典曲调,又新创了《哥的脚下是远方》《山顶花开山脚香》《千江水万里云》一批山歌,同时融入了壮族原生态民歌、流行音乐、交响音乐等音乐元素于一体,其中新山歌就多达30余首。

可以说,《新刘三姐》以山歌立身,山歌是其精神和灵魂。在表现壮家妇女采桑、织锦、劳作时伴随着山歌的欢唱,仿佛是用山歌拂去生产的劳累,换成生活的欢乐;在表现姐美带领村民利用电商直播带货时,山歌插上翅膀把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发到“四海千万户”,把脱贫攻坚精神传扬到“东西南北中”;在表现不忘祖辈的人生悲苦时,由剧中的先人和阿奶发自肺腑地呐喊、吟唱壮族原生态山歌,仿佛过去的历史在脑海回荡,人物的内心情感在波澜起伏,使全剧在历史的凝视与当下的祝福中行进。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千江水万里云》更是首尾呼应,其彩调与交响乐相融的旋律恢宏大气,飘扬着“千江水,万里云”。这首新山歌点明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老壮乡唱歌人”的主题精神,表现了新时代广西农村青年热爱生活、奋发向上、创业致富、建设家乡的精气神。

《新刘三姐》音乐以丰富的山歌演唱、多元化的音乐形态和诙谐、轻松、欢快的彩调趣味,唱出了新时代刘三姐的形象、性格、情感、精神和壮乡人生产、生活的面貌,成就了《新刘三姐》独特的音乐品格、地域色彩、艺术特征和审美情趣,使全剧在唱响时代精神的同时,铭记刘三姐的历史风骨,展示和传播刘三姐文化,扩大刘三姐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只要歌声仍在,刘三姐的精神就还在。

 

情景交融:

符合新时代观众观赏情趣

《新刘三姐》舞台呈现的表演情景是剧情表现、演员表演、戏曲、舞蹈、舞美、道具、布景、灯光等立体化、综合性的动静形态和视觉场景,这是剧中又一种诠释时代精神的方式。

《新刘三姐》载歌载舞的戏曲语汇,景语与情语的对话,色彩旖旎的壮族服饰,时尚生活的舞台道具,唯美灵动的人景具象,清新朦胧的山水幕景,构成了一幅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由人到画、由画生情、由情生画的情景画卷,表现了八桂大地的生产、生活风貌和山水风光。这种动静交错、情景交融、以景寄情、景物如画的表达方式,起到了时而叙事、时而抒情、时而表意、时而象形的诠释作用,让人用心去见景、用情去感物。而斗笠、竹篙、竹排、织锦机、三姐歌台等农村生活元素的加入和电商、直播、快递车、电动车、平衡车等时尚元素的运用,更是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符合新时代观众的观赏情趣和娱乐形式。

《新刘三姐》把剧中人物的诗与远方、时光与情感、内心纠葛与现实矛盾,交错营造出诗化的戏剧氛围和审美具象,使人在艺术视觉上触摸到现实生活,感受到新时代刘三姐那真挚、热烈的家国情怀和乡土情怀,凸显出时代气质和精神面貌,传达了一种青春、清新的审美意境,给人一种情与景、传统与时尚、山歌与生活、生产与快乐、艺术与科技相融的亲近感和愉悦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彩调剧《新刘三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新时代刘三姐风尚,以歌传情,形神兼备,直抒情怀,意境深远,生动诠释了时代精神,赢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传扬了新时代的奋斗精神,鼓舞和激励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推出。

 

(作者系广西戏剧院艺术创作部副主任,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覃冰
相关文章

喜讯 | 广西纪录片《苗寨八年》摘得“星光奖”!

2022年11月1日晚,第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办,由自治区广电局和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制作的4集纪录片《苗寨八年》从入围的30部竞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优秀电视纪录片奖。

文化 2022-11-02 10:35

朱山坡: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广西作家朱山坡谈他对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观察、他从南方小镇“转向”非洲草原的契机,以及他对“新南方写作”的理解。

文化 2022-10-31 17:31

柳贝山秋色

柳贝山之秋,正是稻穗忆春夏,银杏接秋冬。踏着秋色,我来了。

文化 2022-10-31 16:34

十月果语(组诗)

季节将十月越拉越细,河流也渐渐瘦下来。

文化 2022-10-31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