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绘出乡村新气象

作者:邱烜 黄秋莹 
来源:《当代广西》2022年第23期
2022-12-02 10:44

淅淅沥沥的冬雨,总也浇不熄玉林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一簇簇三角梅盛开的热情。离广场不远的露天美术馆,一丛丛翠芦莉正旁若无人释放着绿意。

河村曾经是一个破败陈旧、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空心村。近两年来,通过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河村人对旧村的空房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建,因地制宜打造成文艺创作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东云果业电商基地、河村人家等产业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

微信图片_20221130175404_副本.jpg

北流市新圩镇河村露天美术馆  李忠泉 摄

近年来,玉林北流市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坚持规划引领,用“一张蓝图”统领乡村规划建设, 积极整合人、地、财等要素,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共完成6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覆盖率达42.4%,列全区第一,实现规划落地和乡村振兴“双促进”。

规划蓝图中的乡村蝶变

“如果不下雨,会有很多艺术家来村里写生。”11月24日,河村党委书记、主任陈家平带着记者一路走,参观村里的共享农庄、民宿客栈、茶馆、图书馆、艺术工作室、村史馆等。他告诉记者,河村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文化复兴等作为产业融合的切入点,既保留生态本底,又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形成了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风貌。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无论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还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都离不开规划。近年来,北流市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坚持把乡村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市村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统筹、部门指导、镇实施”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障绘好乡村建设规划“一张蓝图”。

“我们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挖掘潜力,结合农民的意愿和产业发展需求,尽可能把规划做到通俗易懂又便于落地。”北流市自然资源局国土规划股股长梁家彬告诉记者,北流市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有农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设计院,让乡土特色与时代气息交织相融,不仅极大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大家还吃上了“旅游饭”。

透过新印制的《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村庄规划》,记者注意到,规划后的河村在农村宅基地、产业用地、交通用地、乡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面积和比例方面都更为科学。在科学规划指引下,愈发宜居宜业生态美的河村先后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1月,河村村庄规划入选国家第一批村庄规划推荐案例。

“现在村里那么漂亮,又有了村办企业,我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再也不用到处漂了。”从东莞返乡的村民谭芝高兴地说。原来,河村引进社会力量办起的佑兴箱包厂,为7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一张蓝图”划出乡村万千气象。目前,北流市“十四五”规划中31%的项目已在广大农村落地,预计到2025年90%以上的项目能全面实施完成。

乡愁文化中的美好生活

走进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远远就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又见炊烟”农家食堂。穿过雅致的千竹别院,再进入别具特色的圭江陶社,众多游客在农耕文化体验基地里采摘瓜果、窑红薯……一路所见均为乡村野趣,耳边也似有一支田园牧歌隐约而来。木棉村不仅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美誉,更成为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深挖农耕、民俗、非遗等乡土文化底蕴,将建筑景观融入乡土文脉规划,让乡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才,这是北流市乡村规划“一张蓝图”的又一亮点。

“一张蓝图”绘出乡村新气象_A7592_副本.jpg

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对闲置房屋修旧如旧,留住乡愁。黄秋莹 摄

木棉村有38亩连片竹林,自然条件优越,有狮舞、陶瓷等民族传统文化,设计者就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农耕文化进行村庄设计,2019年12月引进北流市圭江陶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闲置的房屋修旧如旧,打造木棉村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创新基地。

绘好“一张蓝图”,北流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乡村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不断建设完善全产业链,盘活镇、村存量建设用地,构建以乡村规划为引领的产业发展体系,破解“发展难”问题。

“将村庄建设成旅游景点后,公司一年有400多万的收入。这里的村民既是房东,又是股东,还是企业的员工,幸福指数都很高。”木棉书馆馆长李言欢说。

在科学规划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子像河村、木棉村一样,不仅变美了,而且变“活”了。乡村振兴发展,也极大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的内生动力。从事家具行业的村民柯璎芝看到乡村规划带来的蓬勃商机,便在2021年流转100亩农田,打造生态种植园,带动村民一起创业致富。“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自己来建,一定会越来越美。”柯璎芝说。

乡村振兴中的未来方向

乡村规划的落脚点,在于乡村的振兴。

北流市民安镇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广南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将1.2万亩山林、土地流转给铜石岭景区用于建设,每年收益60万元,再将自治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200万元资金入股景区,村集体每年可分红10万元,景区吸纳村民100多人就业,村民月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景区开发公司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既可以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可以让村民增加收入,达到公司、村集体和村民‘三赢’的目的。”曾广南说。

近年来,北流市创新出台政策,形成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管理体系,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筹集乡村建设资金,探索出农村土地整治资金,农村宅基地、集体股权收益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十大财源”,建立村级集体收入持续增收机制,实现乡村建设自我“造血”,为乡村规划落地提供财力支撑。

丰村铜石岭文化底蕴深厚而又风景独好,广西大业建设集团早在2014年就着手开发建设铜石岭景区,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在乡村规划中,丰村的理念是把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布局,建立乡村规划为引领的产业发展体系,破解“发展难”问题。这一构想得到广西大业建设集团的大力支持,安排专业设计团队编制丰村村庄规划,并陆续捐资4000多万元进行村庄的风貌改造。与此同时,民安镇党委牵头成立丰村乡村振兴理事会,广泛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

“我们在规划中预留出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宅基地、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的建设,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民安镇副镇长李建江介绍说。记者了解到,在乡村规划中,北流市针对村庄规划相对稳定、乡村建设相对动态的特点,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村民集体意愿,在村庄规划上适当“留白”。

如今的丰村,俨然一幅宜居宜游宜乐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不仅变身网红旅游打卡点,还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村民李科耀开心地说:“今天的农村不一样啦!环境美丽,文化活跃,生活丰足,村风民风也都会跟着变好,我们都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责任编辑: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