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 | 桂林艺术节名家访谈

作者:谢羲薇 刘峥
来源:当代广西网
2022-12-16 20:10

“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12月10日至18日,2022桂林艺术节盛大举行。活动期间,记者现场采访了应邀担任首届桂林艺术节艺委会的成员及西南剧展主要发起人的后人,畅聊他们对桂林艺术节的展望。

 

“任何艺术都是从人民当中来”

欧阳维

著名戏剧家、戏剧教育家、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欧阳予倩先生,著名戏剧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首任主席田汉先生的后人

我对桂林是非常有感情的,我的祖父田汉和外祖父欧阳予倩都在桂林工作、生活、战斗过。艺术是感性的,是人心对人心的东西,能够打动人,能够体现人的生活,能够把美传递给每一个人,发挥很好的教育意义。桂林艺术节继承了前辈们的精神,能够把这种精神的美传递,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任何艺术都是从人民当中来的。戏剧是人民的戏剧,是群众的戏剧。从人民当中来的戏剧,精髓是人心的碰撞、是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你看戏剧它是个艺术,实际上它是一种人们情感的艺术化的判断。我觉得刘三姐艺术题材和作品非常成功,就是因为它走进了人民,反映了我们广西的民族色彩和特点。刘三姐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喜怒哀乐、爱与恨,能够表现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只要抓住了我们人民的这种特点,走向人民,跟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创作,就能够抓住他们的特点。所以我认为不管是哪个年龄层段的人,都能够很好地接受艺术这种形式。

 

“让桂林过去的星星之火重新延续”

熊梦楚

上海戏剧学院教师,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的后人

78年前,一批戏剧界前辈在相同的舞台上,把他们赤诚爱国的心,通过一部部戏像火种一样传遍全国,让人感动,也激励着我们成长。现在我们作为戏剧人,和前辈做着同样的事情,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已传承了下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集结了舞蹈、音乐、美术等,它承载着人们心灵的启蒙,引领着时代进步,并不是完全根据观众的口味盲目附庸。在过去,前辈们把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精神追求都融入戏剧中,通过戏剧作为载体,让人的心灵各方面得到升华,不断增强大家的基本素养。只有成为一个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我们重新翻阅当时的传统剧本,这些过去的传统剧本并不老套,反而走在时代前面,在当下上演也具有现实意义。接下来,我们会把这些传统剧本引用在教学当中,未来有机会将带着团队和学生来到桂林为大家展演,让过去的星星之火重新得以延续。

 

“传承西南剧展传统和精神”

瞿向明

著名电影剧作家、戏剧家、理论家瞿白音之子

78年前的西南剧展,老一辈艺术家们播撒了种子,如今经过一代一代后继者的耕耘培养,78年后,戏剧艺术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艺术给人一种力量,这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坚持。西南剧展当时影响很大,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都来参与,人民群众也非常喜爱那些剧目,因为那些剧目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接地气,对唤起全民族的抗战意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老一辈艺术家希望可以把西南剧展的传统和精神传承下来。

如今我们举办桂林艺术节,艺术节上许多年轻的艺术工作者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通过戏剧艺术鼓舞人民,反映人民心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希望在今后一年一办的桂林艺术节上,可以把当年西南剧展上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艺作品,选一些上演,让艺术节既有现在的戏剧,也有当年的戏剧,把西南剧展的传统和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桂林艺术节需要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路线和模式”

郝戎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戏剧是艺术,艺术能沟通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空间建立一种联系。当下,传统戏剧已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我们要按照艺术的规律办事,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桂林不单有秀美的山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通过桂林艺术节,以戏剧作为主体做好文化赋能,赋能城市建设,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来到桂林旅游的同时,也享受桂林特有的文化。

全世界的艺术节各不相同,未来,桂林艺术节需要逐渐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路线和模式。中央戏剧学院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倾情助力,号召广大师生“推倒院墙搞建设”,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利用中央戏剧学院的艺术资源,邀请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来到桂林,为桂林艺术节出谋划策,和桂林、广西、全国乃至全球的艺术家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桂林艺术节。

 

“艺术节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一环”

刘杏林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国际舞台美术组织中国中心主席、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

在桂林举办艺术节之前,从来没有某一段时间与1944年西南剧展的历史如此亲切贴近,如此直接地与西南剧展的前辈们“沟通联系”,只有到了桂林,到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才能有深切的感受。任何艺术、文化活动、文化作品乃至艺术节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建立在历史文化上,建立在跟社会文化肌理相互参照的关系上,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里。这是历史积淀的必然,是文化积累的映射,也是桂林艺术节延续的生命力。

国际上有许多著名的艺术节,有的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有的是在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我希望桂林艺术节能够办成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有特点,不光吸引中国人的注意力,也能吸引世界眼光的艺术节,将文化潜移默化在桂林人的精神面貌里、在整个城市的审美里,成为跟山水一样自然的东西。艺术节是桂林发展文化特别重要的一项指标,也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一环。

 

“我希望今后一提到桂林艺术节,必须是‘为你而来’”

王潮歌

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又见系列室内情境体验剧、只有系列戏剧幻城总导演、总编剧、总构想

艺术是有土壤的,是人的精神需求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精神粮食。一块好的土壤、能够生长艺术的土壤是非常稀缺的。一旦有,艺术家会看见,大家会看见;一旦你们发出邀约,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奔你们而来。

广西桂林就是这样一片可以生长梦想的沃土。来到桂林,大家看到了一个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看到了在喀斯特地貌上人们的生活,看到了水牛、稻田、山歌,也通过刘三姐看到了爱情、文明……到今天,在这个时间点,桂林这么勇敢,推出首届艺术节,以这样的方式招引大家来到这里,我想不仅仅是旅游,不仅仅是看山水、看戏剧,它是需要看到我们的民族精神,需要看到我们民族对待我们的过往、我们的田地、我们的艺术有着什么样的态度;还要看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看我们人类在演进的过程之中,该如何向上、向高、向纵深处前进!

我希望桂林艺术节不仅仅是桂林的、广西的,更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今后一提到桂林艺术节,在每一年的那一个时刻,必须为你而来。

 

“桂林艺术节的出现,是找寻桂林人文历史的重要方式”

李东

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国家一级演出监督,中国演出家协会常务理事、制作人委员会主任

桂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它本身也是一个国际化城市,78年前的西南剧展是中国艺术史和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些自然、人文、历史的基因,为举办桂林艺术节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由于桂林山水太美了,秀甲于天下的山水名头太大了,反而遮蔽了桂林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桂林其他的光芒。

桂林艺术节的存在和出现,是我们持续发现桂林自然美,同时找寻、挖掘、找回桂林人文历史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今天做的很多东西实际上是遵循历史、挖掘历史脉络,在当下找到今天年轻人的共情和大家共同有感触的东西。在今天把历史复活或赋予它在今天一种新的意义,这种碰撞我觉得在桂林有一个非常独特之处,它一定是在山水之间。

(文图/记者 谢羲薇 刘峥)

责任编辑:覃冰
相关文章

岁月流转的见证——“中国乡存丛书”《老家什》出版

老家什是这些纯朴的人们和这方充满质朴气息的乡土的纽带,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人世的更替、文明的传承。

文化 2022-12-16 15:35

揭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文艺作品展演展播活动评选结果出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原创主题文艺作品展演展播各类奖项的评选结果。文艺作品展演展播优秀创作奖10个、优秀节目奖14个、优秀演唱奖9个及优秀组织奖13个。

文化 2022-12-16 15:31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南宁学院阅读体验中心正式启用

2022年12月15日,位于南宁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的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南宁学院阅读体验中心正式启用。

文化 2022-12-15 18:12

山水与人文的交响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文脉,一片山水有一片山水的神韵。如今,艺术也成为一座城市文明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化 2022-12-15 09:39

做一滴大藤峡的水(组诗)

不管来自哪里,都怀揣一滴水的座右铭,涌入大藤峡的怀抱。

文化 2022-12-14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