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与文化——读杨仕芳《百家宴》

作者:陆梅华
来源:当代广西网
2022-12-21 09:05

QQ图片20221219103430.png

《舌尖上的乡愁——百家宴》 杨仕芳 著。接力出版社出版

 

《舌尖上的乡愁——百家宴》是全景式展现广西非遗文化的普及读本“非遗广西”丛书其中一本,由广西作家杨仕芳讲述百家宴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舌尖上浓浓的乡愁和独具魅力的侗族文化。

杨仕芳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出版过《故乡在别处》《白天黑夜》《而黎明降至》等多部作品,曾荣获广西少数民族创作“花山”奖和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自小在侗族地区长大,作者对侗族群众的习俗十分熟悉。这些家乡的独特民俗与侗族人良善、坚韧的天性影响着他,造就他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成为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的民族基因。他笔下的作品常常弥漫着乡愁,也不乏对现代乡村命运的思索。他曾说:“故乡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本书的书写,是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也是对故乡的回馈。

“百家宴”是侗族地区一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又名“合拢饭”“长桌宴”,是侗族群众待客的最高礼仪。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或欢度佳节,全村各户自备拿手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摆开长桌,吃百家“转转”菜、喝百家“转转”酒、享百家福气。饭桌上你来我往,觥筹交错,大伙拉着家常,唱着酒歌,场面热闹非凡。

初读这本书,是在动车上,翻开,内里不仅图文并茂,还可扫码观看视频。当时恰值饭点,饥肠辘辘。书上那些酸鱼、酸肉、酸鸭、腊肉、烧辣椒皮蛋、油茶、百草汤、糯米饭、糯米酒……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重方式展现在眼前,让我垂涎欲滴,更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村宴。我不由怀疑,所有的乡愁,是否皆从舌尖开始。

当然,这本书并不只讲美食,侗族的起源、百家宴的传说、百家宴的发展及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形态皆有所涉,同时读者还能藉此长桌领略侗族的文化内涵。

侗族百家宴的形成与侗族的起源密不可分。在旧时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侗族群众的交往多在相邻村寨之间。在他们寻求和谐共处、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百家宴成形并发展成为彼此间友谊的桥梁。后来百家宴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功能,祭祀、训诫、谢师、交友、歌舞、“款约”等等让百家宴的意蕴更加丰富,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最终都离不开侗族人追求和美生活的精神内核。侗族游子不管去到哪里,百家宴的传统始终刻在骨子里,成为永不磨灭的乡愁。

进入新时代,百家宴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聚会交流和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展示的平台。在乡村振兴迈进的过程中,侗族群众把百家宴推向市场,侗族百家宴古朴的精神实质在商业文明中继续传承,也让越来越多人品味到这“天下第一福宴”的魅力。

作者的小说家身份增加了这本书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百家宴的画卷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展开,如“百家宴的传说”“小孩夜哭娘”“姑娘节”“三九胃泰百草汤”“高秀村高友村解仇记”“送饭村”“重阳三大粑”等,读来十分动人,也让读者对百家宴的文化理解更为透彻。作者从小耳濡目染的侗乡风物书写的优势,令其字里行间皆见情感自然流露,及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作者对百家宴呈现出的侗族特点把握精准,呈现了侗族群众含蓄内敛、温和良善的民族性格。书中与百家宴相关的“勾月”“断蝌蚪尾”等仪式极具民族特色,而“友谊之桥”“款约”等故事则体现了侗人以和为贵的理念。

《舌尖上的乡愁——百家宴》一书借独具风情的侗族民俗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将象征侗族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百家宴长卷跃然纸上,向大众展现了舌尖上的民族风味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陆梅华,柳州工学院讲师,柳州市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覃冰
相关文章

桂林,用艺术召唤未来

从12月10日至18日,一批中外艺术家齐聚桂林。29台节目、128场精彩演出,为古老的山水之城编织着艺术的斑斓色彩。这个冬天,全球顶级的运动狂欢和世界级的艺术盛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北纬25度附近的两座城市,在北半球的冬日掀起一把热火。

文化 2022-12-19 09:43

王阳明心学读书日开启仪式暨阳明先生抵达广西495周年纪念活动在邕举行

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深度学习,沉潜研究,切实扛起“心学圣地”的责任使命,大力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坚持开放包容,打造“王阳明在南宁”鲜明文化IP符号;坚持知行合一,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果。

文化 2022-12-19 09:18

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丨与导演面对面: 关于舞台剧《两京十五日》的艺术探讨

12月10日晚,作为2022桂林艺术节首场开幕大戏,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在桂林大剧院上演。导演赵淼接受广西文联秘书长、广西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超俊专访,就这部剧的艺术追求和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 

文化 2022-12-17 12:18

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丨归来吧,在历史曾经落幕的地方再启幕

12月10—18日,广西省立艺术馆、桂林大剧院、东西巷、湖心亭、象山、七星岩……桂林用9天、29个剧目、近130场演出,向世界宣告:它与戏剧从未阔别!

文化 2022-12-17 11:58

山水有约 桂林有戏丨门·信·桥——2022桂林艺术节的人文解读

桂林艺术节打造的也是一座桥,开启的也是一扇门,这是新时代桂林文化城的重启之门。这座曾经文艺兴盛的城市,已向全世界的艺术家发出了邀约信,共赴艺术盛会,共襄艺术盛举,开创艺术未来。

文化 2022-12-17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