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点:北京返邕女孩东琳的家中
关 注:南宁市民的团圆年
回家过年!沉浸在浓厚的家乡年味中,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是每个在外打拼的游子的期盼。
1月18日,东琳踏上了返回家乡南宁的归途。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东琳一路难掩喜悦的心情。飞机落地后,东琳迫不及待地奔向早已等候在出口处的爸爸,而妈妈和外婆正在家中等待她的归来。
两年未能回来和家人团聚,东琳尽情地观赏着、感受着家乡南宁扑面而来的浓厚年味。车行经过的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大红灯笼、摆放着浓艳的迎春年花,还有兔年生肖元素、壮乡风情的新春造型装饰也不断从车窗前掠过……东琳的心终于落定,回家了。
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为城市增添了年味。记者 张友豪 摄
“我回来了!”推开大门,东琳一眼便看出客厅正中央挂着的“福”字出自爸爸的手笔,86岁的外婆笑眯眯地迎上去,妈妈在厨房张罗着热气腾腾的饭菜。
2018年,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东琳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也是响应当时“就地过年”的倡议,她已经两年没能回到南宁与家人团聚过年。
美食上桌,家人叙聊,灯火可亲,新年可期。对多年在外打拼的东琳来说,没有比年夜饭更特殊的一顿团圆大餐了。
为让东琳一解思乡之“馋”,在年夜饭的菜单里,家人们精心为她准备了白切鸡、葱油鱼、扣肉焖香芋、爆炒黑山羊肉、香煎粽子……看着满满一桌子的家乡味道,东琳瞬间“破防”了。
“按照家里的传统,鱼是一定要有的,年年有余!”东琳说,在北京过年时,她尝试自己买一些食材做家乡味道的年夜饭,慰藉心中的思乡之情。
“对!年年有余!祝大家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全家人相互道贺碰杯,在笑意融融中闲聊着一年的付出和收获。
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刷视频,共同迎接新年零点的钟声。长辈们笑呵呵地派发红包,小辈们开心地拜年和嬉闹……这久违的阖家团圆时刻,是东琳远离家乡时日思夜想的画面。
大年初一 一大早,久别归来的东琳提出想看看南宁的飞速发展。于是,一家人驱车来到代表南宁城市蓬勃发展的五象新区。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五象新区加快开发建设,实现“再造一个新南宁”的目标。“才两年时间,五象新区变化真大!”飞驰在市区宽阔的大道,跨过邕江宛若飞虹的桥梁,看着眼前林立充满时代感的高楼大厦,东琳惊叹着家乡的高速发展。
春节期间,沿江边随处可见时下南宁人最流行的户外休闲方式。记者 张友豪 摄
沿着五象新区打造的滨江多功能公共设施服务带漫步,在绿草成茵、鲜花怒放的沿江步道上,聚集了不少在假期里露营的南宁市民,这也是时下这座城市最流行的户外休闲方式之一——这边有一家老小支起天幕、搭好小桌,围炉煮茶畅聊欢笑,那边有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扎起帐篷、铺上垫子,自在野餐或自拍。“等下次再回来,我也要来这里过一把江边露营的瘾。”东琳眼里满是期待。
东琳心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陪着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大年初五,在她即将返京的前一天,东琳一早起床就发现外婆已经在忙活了,原来她正忙着做东琳从小就爱吃的一道广西美食——合浦特色春卷。
“春卷是外婆的拿手菜,但是因为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平时很少做,今年我回家了,外婆特地做给我吃。”东琳看着外婆麻利地把腌制好的猪肉搅拌好,再把剁碎的马蹄和猪肉拌在一起和匀。“外婆说,猪肉和马蹄要颗颗分明口感才好,所以马蹄不能用搅拌机,这两斤马蹄都是外婆剁的,光准备馅料就花了不少时间。”
东琳(左)与外婆一起包合浦特色春卷。受访者供图
看到外婆动手做家乡美食,东琳也闲不住了。她学着外婆,把猪肉和马蹄混合的馅料一点点塞进猪网油中,填满后卷起成条状,再用刀切成块状,最后裹上木薯淀粉。包春卷用的外皮很特别,是用猪网油和合浦特产的木薯淀粉制成,“用猪网油炸出来的春卷皮又薄又脆,可好吃了!”东琳说。
外婆一边忙一边做技术指导,“木薯淀粉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影响口感,太少馅料又会漏出来,用心做才能把握好用量。”一番忙活,70多个春卷在东琳和外婆的手中成型。
此时,东琳妈妈早已热好了一个大油锅。满怀着期待,一个个春卷滑入了锅内“劈啪”作响,经过两回油炸,一个个金黄色的酥脆春卷上桌了,让临行前的东琳尽享家乡美食。
“最美不过家乡的年味,这份牵绊总能给我一股力量,让我充满再次前行的动力。”东琳说,这个团圆年过得格外温暖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