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木”引得凤来栖

作者:钟  振 黄  丹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第2-3期
2023-02-03 11:53

广西将全面推行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推进“全区通办”“全链通办”“跨省通办”,同时加大推广广西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良木”引得凤来栖_微信图片_20230-FZ002913137.jpg

我区推行许可审批全程电子化模式,实现审批办理“一次不跑”。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00亿元;

“桂惠贷”惠及市场主体12.3万户;

“双随机、一公开”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全覆盖,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95%的涉企检查;

…………

一个个数据,折射出我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务实而有效的创新举措。

2022年以来,广西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聚焦助企纾困、流程优化、信息归集、建章立制、成果转化、监管协同等6个重点领域创新服务举措,并上线广西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全力打造便民利民的营商环境。

信用分类监管提高企业活跃度

失信行为对一家企业来说,意味着生产经营将会“处处受限”。2022年,桂林市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谷某,其公司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当公司在办理变更登记时,市场监管部门系统自动拦截并限制谷某担任法定代表人。

桂林市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全国两个失信联合惩戒试点城市之一。2022年10月以来,全市失信主体被拦截限制任职的共计1647次。稳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消除信用污点,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以来,广西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干扰市场最小化的监管目标,探索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模式,成效初显。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闭俊东介绍,从2021年起,广西在国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基础上,着眼信用对营商环境的支撑服务和促进风险度相对高的企业信用修复,创新实行“四类五级”信用分类制度。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110万户企业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别为:A类41.1万户、B类47.8万户、C类18.7万户、D类2.4万户,五级企业21万户。

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我区创新将休眠企业列为“重点关注”的五级企业,将其列入休眠企业库并集中公示,有针对性地倡导、提醒恢复经营,督促不再经营的休眠企业主动注销,促进企业“新陈代谢”。

在这一新型监管模式下,广西市场监管系统注重突出分级结果的有效运用。比如在融资方面,向金融机构推荐融资信贷“白名单”,信用为A类的企业可以优先享受“桂惠贷”贴息贷款政策。2022年以来,全区91.64%的“桂惠贷”投向了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

一组详实的数据,直观体现信用分类监管管出了公平、管出了效率、管出了活力。2022年,广西实有市场主体430.27万户,同比增长9.5%,实现了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0万、个体户突破300万、私企突破100万户“三个突破”,为企业信用修复2.88万户次,全区企业活跃度达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链通办”压缩企业80%办事时间

“‘全链通办’服务很贴心,执照、许可证、税务3项业务并在一起办理,还有专人全程指导服务,真是省时又省心。”2022年4月,梧州市凌云飞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张先生通过一次申请,便领取到了变更的营业执照和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作为梧州市首单“全链通办”业务的亲历者,他对审批效率提升大为赞叹。

在玉林市,则实现了企业项目从选址到落地的全周期“全链通办”。通过整合设立投资项目联合审批、不动产登记等17个“一窗受理”综合窗口,目前玉林市项目审批全流程从100多天压缩到最多30天(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类项目)、最少13天(社会投资类低风险项目),审批用时最大缩减87%。

全面推行“全链通办”,是我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取得的重要成效之一。

通过推行“全链通办”,各地政务服务部门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和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将多个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政务服务事项一揽子打包集成为13个“全链通办”主题套餐,“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少办事环节和跑动次数。

“良木”引得凤来栖_微信图片_20230-FZ002913138.jpg

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指导企业登录官网领取免费电子公章。    肖  瑛/摄

“企业、群众在办理集成服务时,最多可减少70%的申请材料,压缩80%的办事时间。”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韦江介绍。

一流的政务服务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记者从2022年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除了全面推行“全链通办”,我区还积极拓展深化“跨省通办”,深入推进便民利企“微改革”、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指标。

2022年,广西新增“跨省通办”事项超100项,组织柳州、百色、河池3个市和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州结对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负面清单”式“跨省通办”,可通办事项数由广西基础目录的300余项进一步扩大至除负面清单60余项外的所有事项,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链高效协同。

广西推进便民利企“微改革”的成绩单也值得一晒:从细微处切入,创新推出3类28项便民利企“微改革”措施,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对我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我区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平均压缩比例达到“非常高”档次(超过70%),平均跑动次数实现“非常少”目标(低于0.1),这两项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纳税指标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重要考量因素。2022年,我区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00亿元,广西税务局总经济师黄尚书说, 这些退税减税的“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起到了帮一把、扶一程的作用。

“智管云”服务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办事遇到困难,来这儿说。”最近,在南宁从事工程建筑业务的闽商李先生用手机扫码进入广西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界面,看到这样一句贴心话语。李先生对自己企业在项目审批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直观流畅地按照相关流程提出了诉求。

“2023年,我们将不断优化广西营商环境‘智管云’平台各项服务功能,持续扩大平台应用范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陈娟介绍,借助“智管云”平台,我区将推动指标实现办理数据实时共享、常态化无感监测,推动事后评估逐步向事中监控转变,进一步提升解决各类市场主体诉求的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良木”引得凤来栖。

1月4日,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比亚迪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项目在南宁开工,掀起了首府南宁2023年第一轮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热潮。

同日,位于南宁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应用产业园项目顺利竣工。这个总投资约14.34亿元,重点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创新型信息产业等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园区,将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中国—东盟卫星数据服务中心等项目。

产业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一流的营商环境,将为我区打造重点产业园区提供沃土。对广西来说,当务之急是对标对表国际最高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软实力”上进行创新突破,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3年自治区两会提出,要“通过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基于此,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是今年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包括全面推行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推进“全区通办”“全链通办”“跨省通办”,探索跨部门跨层级综合监管。同时,推广“智管云”平台,优化“智桂通”服务,推出更多政务服务便民利企“微改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群众。

责任编辑:蒋燕
相关文章

以清廉交易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以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党组”)大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打造廉洁、规范、高效的交易服务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 2022-12-20 12:38

“放”出活力 “管”出公平 “服”出效率

近年来,凭祥市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强党建、兴改革、优服务、勇创新,着力推进“三清单一网”(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权责清单、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提升。

关注 2022-12-20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