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发展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广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广西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扎实推动绿色发展,不断绘就八桂大地绿水青山壮美画卷,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增添绿色动能。
一、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历史上,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念,主要表现为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仁爱万物,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等。受到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念影响,广西各族人民在面对自然时充满着敬畏、尊重和感恩,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念是人与自然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态文明智慧,对于保障物种资源存续、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过去,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通常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始大肆开发、改造、征服自然,甚至掠夺自然,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主体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在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也曾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观念,必须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上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内化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坚定信念,外化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行动,用以破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统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以绿色发展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人与自然不是对抗关系,而是共生关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人们都希望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放心的食物,优美的生态环境无疑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环保和生态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优质生态产品越来越成为美好生活的必要因素。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前提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果自然环境得不到良好保护,优质生态产品也就没有依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也会降低。这就要求我们走绿色技术创新型、环境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三、以绿色发展筑牢南方生态屏障
广西的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势明显,拥有推动绿色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沿江沿海又沿边,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广西只有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因此,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推动绿色发展,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生态优势的发挥,也关系到下游地区甚至周边国家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广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决扛起保护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广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体现,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广西建设的重大举措。要坚持从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出发,以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为基础,正确认识广西在我国生态大局中的地位、作用,强化跨区域协作,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和修复,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化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打造“国家储备林+乡村振兴”样板等,努力保持一流生态环境。坚持用好广西处于江河上游和边境海疆,一湾相挽十一国,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与粤港澳大湾区既有省界接壤又有“陆海江”三种通道相连的西部省区,也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等优势,加强同邻近省份和周边国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不断凝聚起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用数字技术赋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建设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生态资产数据库、生态资产价值核算体系等,切实发挥数字技术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着力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让八桂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田更沃、湖更美、海更碧。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广西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