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欢新故岁 | 村里的车牌号

作者:莫景春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第2-3期
2023-02-05 19:10

微信图片_20230203182733.jpg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张友豪 摄

随着春节的到来,毛南山乡渐渐热闹起来,到处晃动着人影,家家户户飘出家乡特制的米酒香。整个山村都醉了。

村口那个烂水塘已经被平整了,填上坚实的泥沙后变成了城里一样的停车场,一辆辆锃亮的返乡车子整整齐齐地停放着。不时有车子进进出出,大人小孩热闹地围过来,打开车厢,拎出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包、箱,像打开了一个多彩的年。

穿过村里这个临时的停车场,那些五花八门的车牌让我看傻了眼:粤A、粤B或者浙A、桂C等。我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这真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怎么停着这么多不是桂M的外地车?难不成是村里谁家在摆酒宴,招来很多外地的朋友?

正想着,又是一辆车牌号以粤开头的车子开进来了,我好奇地凑过去一看究竟。“三叔好!”随着一把熟悉的声音传来,一个人从车里探出头来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原来是邻居的堂侄儿。一年不见,成熟了许多。他从车里钻了出来,笑容满面的,显然生活过得比较滋润。

“车不错啊!怎么是个外地牌照,你买的还是借朋友的?”我问出了心里疑惑。

“我自己买的。大过年的,哪好意思借别人的车回来。”邻居堂侄儿说,这两年他在广东务工,收入不错,就攒下钱来买了辆车,还上了广东的牌照。看他一脸的满足,我也为他感到高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毛南族整族脱贫,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买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买眼前这么高级的轿车,着实超乎我的想象。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外出求学或是务工,为免田地荒芜,乡亲们把土地流转给了种果的老板,只留下就近的一两块水田,种些优良的稻米自家吃。放眼望去,满坡的橙子、柚子压弯了枝条。丰收的季节里,村里年纪大些的人还会到果园帮忙摘果、打包等,赚些零花钱。

随着大伙的钱袋子慢慢地胀了起来,家家户户门前通上了水泥路,年轻人的心也跟着骚动了起来。他们远在外地,总想着常回家看看。回趟老家,长途跋涉不太方便,干脆直接买个车,平时上下班用得着,回家乡也可以说走就走。

开进偏僻山村里的那一排排汽车,有我认识的奥迪、帕萨特,还有些我叫不出名字。它们外形各异、颜色鲜亮,成为越来越多返乡人的交通工具。我不禁想起小时候,为了看上一回车,追在轰隆隆跑的拖拉机后面,吃够了滚滚而来的灰尘。

“阿叔,累候(你好)!”一个面生的女孩用夹着粤语发音的普通话向我问好,我有些吃惊,又有些疑惑。长年在外工作,村里的后辈我有很多不认识,除非他们自报家门,介绍说自己是谁谁的儿子女儿。眼下来个说粤语的,我还真是有些摸不准是谁家的孩子。邻居堂侄儿上前帮忙介绍,说是这村里阿旺的广东媳妇,打工时聊得来,于是就嫁过来了。

外地的金凤凰飞进了山窝窝?这又是新年的一个新发现。

以前我们村穷,住的是泥瓦房,走的是泥巴路,一大家子人就靠几块田过活,所以女孩长大后都选择外嫁,离开这片穷山恶水。眼看村里的光棍越来越多,老人家急了,满村满寨地找媒婆,可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很少有人愿意嫁进来。

为了娶媳妇,更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乡亲们绞尽脑汁想办法,有出去打工的,有在家搞种养的。2015年,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乡亲们在后盾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在不断地学习与取经中,眼界越来越开阔,大家不再盯着过去的几块田地求温饱,而是用好国家给的惠民政策,连片种果,养远近闻名的毛南菜牛,还拓展了电商销售渠道。而今,村里的泥瓦房被推倒了,钢筋水泥的小楼房建起来了,水田稻花飘香,山坡硕果累累,土鸡土鸭成群,绿水围着青山转,那是世外桃源的感觉。

那些外来的女孩被迷住了,被一条清澈的小溪迷住,被一棵红彤彤的果树迷住,被咩咩叫唤的小山羊迷住。于是,她们愿意走进来、住下来,成为果园的主人、小溪的主人、大山的主人。

整个新春佳节,村子里都飘荡着酒菜的喷香。我被热情的邻居拉到家中做客,浓郁的香气中,一股辛辣的味道迎面袭来,我不由自主地打了几个响亮的喷嚏。哇,谁炒的菜那么辣?正想着,一个女子端着一碟火辣辣的菜走了过来。邻居忙介绍说,这是他家的湖南媳妇,今年回来过年了,一家人整整齐齐很是热闹。

围着烧得旺旺的火炉,我们呵着辣气,就着酒杯,有湖南口音,有四川口音,还有毛南方言,其乐融融地聊起天来。这个新春,村里的车牌号越来越杂,人越来越多,越发像个热闹的小都市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覃冰
相关文章

共欢新故岁 | 春节,我们骑上“子弹”飞回家

这个新年里,人们坐上家门口的高铁外出探亲旅游,大国速度将与亲人团聚的声声欢笑,以最舒适便捷的方式送达,文旅复苏也迎来别样的春天。

文化 2023-02-03 18:26

共欢新故岁 | 欢歌盛宴庆元宵

百家宴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幸福象征化、艺术化、社会化,从而构成了和谐、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

文化 2023-02-03 10:19

父亲的定制对联

“家祭不忘告祖先”,流淌在中华儿女身体里的血脉羁绊与传统美德总让家家户户把迎接新年的喜悦与祖先分享。

文化 2023-01-19 10:10

喜团圆

每当我在他乡,怀念油糍的滋味,就眯上眼睛,想象一种遥远的软糯香甜的味道,期待家中传来三叔归乡的消息。

文化 2023-01-17 10:45

广西诗人贺岁诗歌小辑:你好!2023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2023,让我们迎接光,成为光。

文化 2023-01-13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