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在平陆运河建设工地写生。作者供图
去年8月,举世瞩目的平陆运河工程开工了。没过多久,我们就和陈中华带上画夹出发,到工地写生,深入一线采风、收集素材、采访工人,了解沿河当地的民俗风情,用我们的画笔和文学之笔,记录这一伟大工程。
我们第一次去的三人里,有一个画家一个作家一个记者,到的是钦州湾。面对三级海风,陈中华对着工地上浩浩荡荡的车流还有挖掘机等席地而画。小长卷和六尺宣被他铺在被翻开的土地上,用泥块压住边角,墨汁和颜料丢放在地上,一手提笔一手压住不断被风吹得欲翻欲裂的纸,他飞快地画着,根本找不到平日里在画室画画时的优雅与闲适。这时候,我们谁也帮不了谁,因为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只能顾着自己笔下的画纸不被风刮走刮坏。陈中华大叫着,边泼彩泼墨边试图以狂放的呐喊压住海风——就在这种与风搏斗的情境中,一个小长卷和几幅六尺宣的现场写生就出来了。
陈中华画的是被挖开的山和土,狂放的线条墨块和重彩色团色块,七彩飞霞。我想,或许这就是这条孕育着的运河的孕情和胎记。百年之后、千年之后,这些画能记住此时此刻的情景。
陈中华在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上现场写生。作者供图
那次采风后不久,我们又去了,还是三人行,画家、作家和记者。这次我们从平陆运河的另一端,横州的西津水库切入。这是一片青山绿水之地,尽管正值二十四节气的大雪时节,南方依然保持着葱茏的翠意。身旁,陈中华依然是那种风吹纵情的写生风格。他在摇摇晃晃的船上“顶风作画”,以似乎在与风赛跑的速度,几分钟就完成一幅写生。他一边画一边趣说:采风就是采风,没有风就不像采风,没有大风,就容易四平八稳,这画就没味道了。
后来,他的《平陆运河图》就出来了。我是他创作《平陆运河图》的第一见证人,从采风写生到整个创作过程,我都在他身旁。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为当今的漓江画派领军人物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及其书画创作撰写过系列评论文章和画册集序。而陈中华,则是我看好的当今北部湾画派的代表人物。这两位不同流派艺术、风格迥异的代表人物同样都是我喜爱的画家和挚友。
陈中华是版画出身,油画入行,国画入道。这就形成了他不守“国”道,创作时肆意打破国画、水粉、水彩的边界,以水化墨化彩化粉,油画刀与画笔、国画颜料与水粉颜料并用、墨汁与黑色国画颜料并用,重彩、色面、墨色线条交织,造成一种中国画与西洋画混搭融合、色彩热烈、童趣纷繁的视觉艺术语言,形成了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
陈中华在创作《平陆运河图》。作者供图
陈中华创作的《平陆运河图》。作者供图
这一幅长700cm、高170cm的《平陆运河图》,属三联构成形式为一体的大型作品,大量现场采风的鲜活记忆跃然纸上。
画作对称结构,前后为方形构图,中间采用中间横构图,内容从喧闹的开工场面转换到未来建成后平陆运河的画面。居中横幅画面和造型既是三联画中最重的画面,也是最具装饰性的主体部分。平静的色调和横线条均采用绿色基调,整个画面巧妙地采用“之”字形平行结构以达到呈现全景的目的;通江达海的河流贯穿整个画面,亚热带山丘和生态树林穿插交错其间;画面线条感舒适,平陆运河在陈中华画笔描绘下有如北部湾姑娘,拥有着优美的身段和飘逸的秀发;一片白鹭翻飞的生态绿色点染着沿河两岸,其间杂着若隐若现的一些工业范的符号,大船小船穿流于河道之间与三联屏左右两边,鲜活、强烈的暖色调色块对比鲜明。
《平陆运河图》局部。作者供图
三联画的左边是喧嚣热烈的开掘场面。红土地、大卡车、挖掘机等铁臂铜身的机器,交织出一幅动感十足、激情燃烧的画面。陈中华特别善于把控重大题材创作中常需要有的大场面、大画面,并善于通过大的全景图展现艺术的力度和深度。开工的这幅画面是用红调子来协调整个画面,从中传递了热火朝天的色彩视觉。右边方块画幅,表达的意向为河流通达的海港码头,满满当当的集装箱占去了画面的四分之三,构图的上方吊车占画面四分之一;色调基于黄色,与前面两幅形成红绿黄意蕴的三大色彩要素,让色彩为视觉带来起伏感。整个画面中间还穿梭着一线蓝色,让色彩的变化丰富起来,这代表着北部湾的深海港。陈中华在繁复丰盛的色彩运用中,善于辩证统一使用色彩的艺术语言,准确表达和传递主题意蕴的把握力是值得肯定的。
《平陆运河图》局部。作者供图
《平陆运河图》深刻地反映了平陆运河的建设者们执着于运河“河畅、水清、鱼翔、岸绿、生态、环保”的理想愿景,记录了平陆运河建设这一发生在我们身边重大的时代主题。目前完成的《平陆运河图》,只是陈中华这一题材和主题创作中的一部分,接下来,他还要深度采风、连续创作,把工地的建设工人、生态红树林、化工建设、港口建设等一再深挖,用他的画笔将平陆运河建设的全过程艺术地呈现出来。
从近年陈中华创作的《珠还合浦》《合浦美人鱼百米画卷》及《平陆运河图》等一大批海洋题材作品,可以看出,陈中华是一个自觉投身时代、勇于担当、富于责任感的、有深刻厚实江海情怀的优秀画家,是充满激情而又不乏严格艺术尺度的画家。数十年来,他一次又一次地行走在滨海城市、海岛、港口码头和渔村,全身心投身于北部湾海洋艺术题材的挖掘,持续推出有全国影响的画作,并团结和带动北部湾艺术群共同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我们充满期待,他在以一带一路海洋题材的系列艺术创作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平陆运河图》局部。作者供图
陈中华平陆运河采风作品。作者供图
陈中华平陆运河采风作品。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