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融合共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作者:  凌小萍 田旭明
来源:当代广西网
2023-03-17 18:0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缺课件缺教学”“不缺讲授缺实践”“不缺理论缺理解”,导致“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困”“考试憋得慌”“教学效果差”的现实情况,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学理念创新为引领,以教学内容打造为根本,以教学方法手段革新为突破,努力探索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和谐共生之道,大力创新思政课教学,不断赢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关注、理解和认同。

坚持精准施教,不断提升课程育人的针对性。为破解思政课“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现实窘境,在充分调研学情与整合学工部门学情反馈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门思政课教学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整体规划课程建设,以问题为主线、专题为叙事形式编撰各门思政课教学的"惑"与"答",并就主要教学专题的知识点编撰出版配套案例教学解析,不仅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提供鲜活充实的内容参照,而且为学生深入学习研讨提供基本素材,推动实现思政课精准育人。

秉持融合创新,大力增强课程育人方法手段的时代感。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形态的改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依托自身建设的“大思政云平台”“数字马院平台”消弭理论抽象深刻性与教学具体生动性之间的矛盾,不仅实现了课程考核方式的信息化、无纸化,而且助推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到深度融合的创优转变。另一方面,突出实践导向,立足桂北地区丰富的红色育人资源建立“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场域在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相衔接,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校内与校外的相贯通,为学生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强调教研共生,讲深讲透思政课。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离不开科学研究,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亦能反哺科学研究。如何将学院一流的学科资源与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动能,服务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一直是学院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以“一流学术成果”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学院专职思政课教师72人中已有37人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社科成果奖50余项,为以学术讲政治,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五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力推学术资源的现代教学传播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以“一流学术活动”构建“高端教学载体”,通过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中心、高水平项目、高端学术会议的育人功能,满足学生对理论学习和抽象思维、理论思维的提升需求,探索出一条“科研教学—学科”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基于“一精准·二融合·三共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不仅凸显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为王,而且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方法同步转型,改变了科研与教学两条线格局,极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分别系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蒋燕
相关文章

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

贯彻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高校要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

当代论坛 2023-02-17 11:36

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应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政课,唤起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深厚情感和文化自觉。

当代论坛 2023-02-17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