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远去歌永存

作者:黄伟林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第6期
2023-03-17 17:49

“三姐”远去歌永存

刘三姐剧照_副本

电影《刘三姐》剧照 资料图片

2023年3月4日凌晨3时16分,电影“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因病抢救无效逝世,享年80岁。半个多世纪以来,刘三姐的山歌淌过岁月的河流,刘三姐的形象刻进几代人的记忆。而今,斯人逝去,歌声永传。天上人间,刘三姐的歌谣,声声不息。

 

黄婉秋与刘三姐

 

“三姐”远去歌永存_微信图片_20230-FZ002914066_副本

黄婉秋祖孙三代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邓华 摄

刘三姐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一个关于山歌的传奇。一个山野女子,因为喜爱唱歌,与家族、官府甚至学人发生了冲突,却能冲破重重阻力,得到民众的欣赏与认同,最后成为民众膜拜的歌仙。

电影《刘三姐》是一个传奇,一个关于影像的传奇。它是当年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不仅风靡中国大陆,而且风靡整个东南亚,曾经在新加坡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电影放映纪录,马来西亚更是将这部影片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也打破了奥斯卡影片《飘》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黄婉秋也是一个传奇,一个关于演员的传奇。虽然她拍过不止一部电影,但被大众所熟悉的是电影《刘三姐》。也因为这部电影,黄婉秋成为一代人的银幕偶像。

在电影《刘三姐》中,出演刘三姐的是黄婉秋,为其配音的是张桂兰,配唱的是傅锦华,正是这三位演员的共同努力,才成功塑造了银幕上刘三姐这一人物形象。这部电影一炮而红,亿万观众记住了黄婉秋,而且,一记数十年。这就是时代影像的力量。

作为当代文学的研究者,我会时不时翻阅有关刘三姐的研究论著,四川大学梁昭博士的一个发现颇有意思,她说:“电影《刘三姐》的女性主角形象,与《青春之歌》塑造的由三个男性引导成长的林道静不一样,与其他少数民族故事《达吉和她的父亲》《阿诗玛》等的女主人公也不一样;刘三姐并不需要一个男性的引导,她的革命意识、斗争能力从一开始就相当成熟,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成为她的陪衬。”

这段话意味深长,意蕴丰富。在我看来,黄婉秋出演的刘三姐,与许多同时代的银幕形象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她的出自天性,她的不受规范,她的野气横生,她的欢乐自由。

我注意到观众对黄婉秋出演电影《刘三姐》的感受大都集中在美丽、清新、率性、鲜活、俏皮、欢乐、天然、自由这些词语上。美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黄婉秋在观众心目中的那种美,既不是高贵之美,也不是文雅之美,更不是被同情、被怜悯的美,而是天然之美、平民之美,是率性自由、灵动清新之美。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童年时我曾经从父辈的口中听说过电影《刘三姐》,少年时我曾经与同龄人观看解禁公演的电影《刘三姐》,黄婉秋作为银幕偶像被大众追捧的情景,我也算有所亲历。

我领略过东南亚人士对这部影片的喜爱。2020年11月20日,我为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作了一场有关广西山水文化的线上讲座,讲座过程中我播放了电影《刘三姐》的几个片段。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告诉我,《刘三姐》是他们熟悉的中国电影,其中许多歌曲他们都会唱。主持人谈论这部影片时那种兴奋的感觉,远超我平常为之授课的国内学生。

可见,电影《刘三姐》风靡东南亚的说法,并非虚构。

“三姐”远去歌永存_微信图片_20230-FZ002914063_副本

黄婉秋与广西师范大学望道话剧社师生合影。黄伟林供图

黄婉秋为宣传刘三姐文化、宣传桂林山水所做的贡献众所周知,但她对桂林抗战文化城的重视鲜有人提及。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举办新西南剧展。同年6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望道话剧社《秋声赋》剧组应邀到广西省立艺术馆演出。令剧组成员没有想到的是,黄婉秋光临现场观看演出,并与剧组成员合影。从当时同学们的欢欣鼓舞,足以见证“刘三姐”在新一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而黄婉秋此举,则表明她对桂林抗战文化城暨西南剧展文化传统的重视,表明她对大学生戏剧文化传统的关心和支持。

人们都说电影《刘三姐》如何成功,如何成就了黄婉秋,我想,事情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不是黄婉秋“半路杀出”,电影《刘三姐》会如此成功吗?

观众对电影《刘三姐》有一个“三美”共识,即“人美、歌美、景美”。不得不承认,这里面,“人美”还是第一位的,而这个“人美”,说的依旧是黄婉秋。

黄婉秋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形象美,以其天真烂漫、自由不羁的性格美,以其灵动机智、聪明鲜活的智慧美,征服了观众,成为亿万观众内心深处的热爱。以往人们喜欢用梦中情人来比喻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人们对自由平等的社会、对美丽忠贞的爱情、对善良正直的品质的心之所向。

历史无法假设。我们知道的只是黄婉秋主演的电影《刘三姐》,获得了传奇式的成功。而黄婉秋因为成功主演电影《刘三姐》,成为了歌仙刘三姐的代言人。从此,当人们一想到刘三姐,心中冒出的就是黄婉秋的形象。

近几年,南方文坛出现一个新的文学现象——新南方写作。因为黄婉秋,因为电影《刘三姐》,我忽然意识到,新南方写作并非今日才有,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刘三姐》已是典范。评论家张燕玲曾撰写《野气横生的南方写作》一文,文中“野气横生”一词,恰好可以用来形容电影《刘三姐》某个方面的审美意趣。黄婉秋祖籍广东,出生在广西,影响遍及东南亚,她的野气横生,正与新南方的地域范围高度共同。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