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南端,半岛第二高峰灯架岭脚下,有一处海滩打卡胜地——怪石滩。
与众多海滩景区相似,怪石滩同样有怡人的阳光、泛白的海浪和柔软的沙滩,不过却多了一份自然的野性与浪漫。
怪石滩属于海蚀地貌,因石奇而得名,石头呈褐红色,聚集在灯架岭脚下,沿着弓形海岸线接连延伸到海里,经海浪千百年来的拍打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天然“石雕群”。石雕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有的像怪兽,有的似花木,有的如战阵,有的似迷宫。其中最逼真的要数“笔架山”“金龟望海”“袋鼠观海”“鳄鱼跳水”“雄狮守海疆”“蘑菇石”等,无不惟妙惟肖,让人惊叹不已。
怪石滩激情澎湃的浪花。 通讯员 陈海慧 摄
涨潮时,波浪如发怒一样地惨白,带着咸湿的海风,从天边急匆匆赶来,一簇儿接着一簇儿,一簇儿又高过一簇儿,波浪声持续叠加共振,将要淹没一切似的。“石雕群”击飞层层波浪,升腾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复又摔落海面,然后再次积蓄力量,前赴后继、源源不断、不知疲倦地冲撞着、拍打着,发出阵阵怒吼,时而清脆,时而沉闷,时而急促;与那波浪退去的悠长声音,刚好衔接成一首动听的协奏曲,犹如从那遥远地方传来的天籁,由远而近,由近及远,节奏铿锵,气势磅礴;既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又有“海上赤壁听惊涛,怪石如画浪如刀。疑似诸葛八卦阵,东坡犹赞古今豪”的气魄。
退潮后,成片的沙滩裸露在外,大部分“石雕群”也浮现水面,沙滩上的人渐渐多了。选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不妨拖家带口,在这片沙滩上,认真回味一把童趣。光着脚丫真切感受沙质的柔软稀松,或牵手散步,或亲子玩沙,或追寻沙蟹。数不胜数的小沙蟹在海滩掘开密密麻麻的微小孔洞,小心翼翼地躲藏着、祈祷着。调皮的孩童,一手拿着空瓶,一手紧握铲子,一股劲儿地挖呀、挖呀,不一会儿,便收获了不少沙蟹,得意地举起瓶子,卖力地炫耀着今天的战果。
怪石滩海浪。 通讯员 陈海慧 摄
在浅滩上,三五成群的游人正俯拾贝类,沙钉螺、车螺、牡蛎等藏在浅滩的某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人群中有说有笑,偶尔传来尖叫声、惊奇声,那定是收获的喜悦了。身旁戴着锥形葵笠的妇女们则有所不同,她们背着竹篓,抢抓时间,全神贯注地躬身耙螺,全然忘了身前身后司空见惯的天高、海蓝,不一会儿,在这空旷的海天之间,便留下无数条长长的耙痕。
抬头极目远眺,海天一色,皆是清一色的蓝,无边无际的蓝。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下,这幅巨大的蓝色背景图,仿佛自带滤镜一般,海水蓝得更加彻底了!这里,天高,海蓝,石奇,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沧海情深、深情似海等主题婚纱摄影的极佳场所,无数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只为定格此生中最为甜蜜幸福的重要一刻。
晚霞下的怪石滩一角。 通讯员 陈海慧 摄
怪石滩依山傍海,风景旖旎,傍晚时分,登上灯架岭,体验一把上山下海的快感。俯瞰这片海,海水依然湛蓝如初,已看不清海边那些幸福欢乐的人群,听不清波浪拍岸的怒吼和人群中突然传来的惊呼。目之所及,唯有天边那落日云海与渔舟唱晚。屏气凝神,身心好似在这片海上独自浩瀚,心胸顿时豁然旷达起来,仿佛世间万事,不过尔尔。
角度各异,高度不一,看到的风景有所不同。风景如此,生命中遇到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呢。也许,多角度看待,保持豁然旷达的心态,生活的全景才会更加完整靓丽吧!
(作者简介:何宇,防城港市作家协会会员,笔名胜马,散文作品散见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文化网、当代广西网和《防城港日报》《钦州日报》《西江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