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山的土屋群落,远离城市喧嚣。谌贻照 摄
适逢周日,与三两好友相约,驱车前往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的土地山屯。据说那里有世外桃源般的休闲山居,吸引了不少逃离城市喧嚣、钟情田园生活的中青手艺人,以及即将退休想择一安静之地安然度日的人们。
车子穿过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沿着平铺如毯的柳江,驶入一段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渐被路边的野草野花迷蒙了双眼。蔚蓝的天空越发清晰,云朵下是碧绿的田野,一条小溪蜿蜒而过,十余户白墙灰瓦的人家沿溪水一溜排开,间隔不大,鸡犬相闻。蜀葵、月季、金鸡菊、蓝雪花等各色的花,艳丽地开满房前屋后,令人目不暇接。
车子停在一栋农家小院外,导航提示已到达目的地。与同伴下车问路,推开小院虚掩的木门,院子里正架着一只烤得焦黄的羔羊,下方还放着一盆燃得正旺的炭火。屋内走出一位中年男子,听闻我们要寻照哥,笑着告诉我们,他就住在不远处溪边的坡上。顺着男子手指的方向远远看去,那是一栋白色的两层楼房,两边贴着大红的对联,门前金色的向日葵开得很是耀眼。
锁定目标位置,我和同伴倒不急着奔赴,径直在旁边一家时光小院停下脚步。大门的左侧,是一间黄土垒就的瓦房,长凳上摆放着黑色的铁壶,屋檐下垂挂着一幅书法,上书“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流连之际,屋里传出细微的谈话声。得到应允后,我和同伴抬脚走入门厅,只见左厢房里布置清新淡雅,正中间摆着一张长方形的条桌,六边形的橱窗旁是一盘翠绿的竹枝盆景,造型独特的陶瓷茶杯映照其间。
屋子的主人韦先生十分好客,热情地起身接待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他边走边介绍说,自己是做雕塑的,对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生意不好,就把城里的工作室搬到了山里,这里租金便宜,又远离繁华闹市,可以安心创作微盆景、陶艺,同时接纳各种研学活动,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受此地闲适所惑,我们又接连欣赏了几户人家别致的风情,这才移步走向高坡上照哥的“家”。“庐舍拥乡愁老屋清风明月,深谷避喧闹古树鸟语花香”。一幅对联将主人的喜好尽诉人前。
进门后与照哥握手寒暄,似老朋友见面,女主人潘姐适时端上一大盘冰镇西瓜,红艳艳的引人垂涎。几只黄褐色的小狗摇着尾巴围着上来,憨态可掬地帮着主人迎客。
照哥大名谌贻照,是个拥有“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多重斜杠身份的“泥腿记者”。我对照哥的仰慕,源于一张特别的照片:他举着相机站在没过小腿的污水中。那是几年之前,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大山深处突发洪水,长年在山旮旯里“刨新闻”的照哥带上设备说走就走。因为信号中断,他在大山里消失数十小时,最后爬山涉水带回了灾区抢险救灾最新、最真实的视频及照片,并因此获得当年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
在花繁叶茂的院子里坐定,照哥讲起他选择到山里居住的缘由。他与妻子一直都很喜欢大自然,向往那种种菜养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妻子退休后,二人在朋友帮助下,到土地山屯租了村民闲置的房子,连同屋后的林地果树,以及屋前的菜地一同打理。春种夏收,好不惬意。
讲起山居岁月的故事,照哥一脸的幸福。他和周边的几户邻居相处融洽,相互知道大门小门的钥匙放在何处。谁家要是有事进城了,猫狗就托付邻居喂养,不让动物们挨饿受冻。
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梁志坚是照哥的邻居兼好友,他主攻雕刻艺术。去年三月,他驱车来土地山屯,发现这里的房屋多为黄土垒就,有种返朴归真之感。于是租下其中一栋,将年久失修的老房修缮和打理,带着三位徒弟在此“隐居”,静心雕刻创作,他们的产品在文玩界有一定的知名度,线上销量颇为不错。
傍晚时分,又有照哥的几个朋友带着新鲜的食材上山相聚。年近半百的伟哥厨艺了得,在市里开了自己的特色餐厅,还多次上过央视的美食节目。晚餐主要由伟哥掌勺,大家通力合作,淘米洗菜一番捯饬后,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端上了桌,众人围桌而坐,推杯换盏,不亦乐乎。
下山途中,星光点点,夜色浓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昆虫的低吟,像村庄送客的低喃:下次再来,这里会开更多的文艺之花。
(作者简介:萧萧,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散文作品在各大报刊发表,出版长篇小说《南方的风》)
安居在土地山的人们,将自己生活的环境打造得极富艺术气息。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