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强调,要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大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要“加”“减”法并用,在支持厚爱中减轻其负担,让人才切实感受到尊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在岗位上跑出科技强国的青春“加速度”。
激发青年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必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在体制机制保障上做“加法”。青年人才刚步入社会,常常囊中羞涩,既不“安身”也不“安心”。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费用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比例,切实提高其待遇保障。以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为抓手,进一步细化《若干措施》的意见和指标,出台能落地、贴实际的举措,打造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条,让人才看到成长上升的空间。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怀力度,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现实需求入手,予以青年科技人才适度的政策倾斜,尽可能地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推动他们以无限的创造力和满腔的热忱投入科研工作中。
让青年科技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要做好减负的“减法”,让他们把时间“花在刀刃上”。青年科技人才的主业是科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面对过多的非科研性事务。资历浅、研究成果少的背后,是忙于“应付”考核,在“规则”里打转,在项目申报、“帽子”竞争等方面投入过多精力。减轻青年科技人才科研以外的行政事务,要善于借助科技化手段,从机制上入手,帮助他们“卸重前行”。注重以智能化手段赋能行政管理,让人才少跑腿多钻研、少填表多实验;加快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科研管理方式和人才使用机制,减少“名效应”“官本位”,消除“以帽取才”“论资排辈”的压力,真正让青年科技人才减轻负担、轻装上阵,静下心来做科研。
青年时期是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的黄金时期,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在短暂的青春里做出最大的贡献、推动国家科技跨越式发展,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切实担负起人才工作的使命,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加减法”,并根据变化的实际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青年人才创造出不负时代的科研成果提供坚强的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