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网讯(记者 刘峥)11月10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主办,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支持的“大河文明”展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幕。
“大河文明”展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举办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展,将出自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留存,与出自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留存共同展出,是一次高度自觉的文明对话。
展览以世界大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为主题,聚焦世界文明之源,用“孕育”“塑造”“城与国”“发展·共生”4个篇章,向观众描述在大河源流的滋养下,不同文明诞生、发展、演化和流变的历史轨迹,深度阐释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展览展出文物共计180余件/组,分别来自中、意两国共16家文博单位。其中国际参展单位4家,分别为: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意大利东方艺术博物馆、意大利都灵皇家博物馆、意大利巴拉科古代雕塑博物馆,参展文物共计108件/组;国内参展单位12家,分别为: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徐州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古陶文明博物馆,参展文物共计76件/组。
展期至2024年2月19日。
11月10日,“大河文明”展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幕。记者 刘峥 摄
“大河文明”展览上展出的古代埃及“船模型”。记者 刘峥 摄
观众在“大河文明”展览上参观古代埃及“船模型”。记者 刘峥 摄
“大河文明”展览展出西周时期的“兽面纹尊”。记者 刘峥 摄
“大河文明”展览上展出东汉时期的“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记者 刘峥 摄
“大河文明”展览上展出古代埃及的“石灰岩雕像”。记者 刘峥 摄
“大河文明”展览展出春秋时期的“九鼎八簋”。记者 刘峥 摄
观众在“大河文明”展览上参观。记者 刘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