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着力点,其中一个就是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和合作高地,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把自身产业布局纳入国家层面统筹考虑,以留住产业链供应链关键核心环节为基点,制定防止产业链供应链无序转移国外的安全措施,时刻将产业链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积极增强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能力,促进产业链本土化,形成优势互补、产品互供、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条,加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筑牢产业安全发展屏障。
固链推动“老字号”产业转型升级。机械、汽车、钢铁、建材、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是广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也是广西大抓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区传统产业既面临着综合成本上升、环境成本压力加大等挑战,也迎来了数字化、电动化和绿色能源革命的机遇。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关键是加快产业链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其中,机械产业要着力提升核心零部件竞争力,聚焦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钢铁产业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资源循环再利用,并利用规模化成本优势抢占国际竞争主动权;纺织服装产业可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同时更多融入文化、创意、设计元素,提升品牌价值。
强链推动“原字号”产业增强延展性。糖、铝、锂、稀土等资源型产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但长期以来产业发展延展性不够,产品终端和价值高端发展能力不足,产业链布局较为单一,产业链规模及多元化发展能力不足,很多企业产业发展模式落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为此,推动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要强化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助力实现产品成品高端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工艺路线绿色化。要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接科技研发、原型设计、工艺创新等最新成果,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融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扩链推动“外字号”产业提升竞争力。发挥广西独特区位优势,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不仅要聚焦当前产业,还需要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要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为核心,加大高附加值零部件的进口替代和本地化的产业链配套,促进制造业向高级组装、核心零部件制造、研发设计等分工阶梯攀升,提高产业链分工地位。鼓励优势企业利用创新、标准、专利等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垂直分工中打造以我为主的国际化产业链。聚焦影响产业竞争格局的重点领域,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产业技术等短板,培育壮大创新产业集群。
补链推动“新字号”产业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是我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这类产业多属于高技术领域,产业链长、专业化分工程度高、技术和生态壁垒高,具有较强的战略性。我区在这些领域发展起步较晚,产业链基础较为薄弱。广西要坚持“稳中求进,重点突破”,既要保持现有产业的稳定发展,促进产业安全稳健发展,同时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要以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系统集成能力为目标,整合产学研用资源,进行产业链协同攻关和技术应用一条龙合作,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
建链推动“未字号”产业抢占先机。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等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广西相关规划与文件也明确了这些产业是未来的突破方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未来产业潜力十足、前景广阔,发展未来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方面。对我区产业发展而言,布局未来产业是应对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广西实现“换道超车”、打破“低端锁定”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将科技自主创新与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一体化谋划布局。要积极构建应用基础研究多元支持体系,促进各类产业新技术、新要素、新主体合作,超前部署未来产业,利用政产学研用等多方互动形成未来产业创新链,特别要重点突破关乎国家安全与战略能力的关键产业、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关键基础设施的瓶颈,占据未来战略竞争制高点。
(作者系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