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网讯(记者 徐云洁)11月16日,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发布《南宁市2023—2025年度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这是全国首个涵盖地方劳务品牌建设需求的技能人才重点鼓励培育目录。会议同步发布《南宁市重点鼓励类技能人才培育政策支持清单》,从机构设立、开班备案、星级评定、平台建设、人才奖励等十个方面,对《目录》的落实给予了“实打实”配套支持。
《目录》分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家政服务从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从业领域和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从业领域等六大部分,收录了50个职业(工种),从高端制造业到夜市“扛把子”的多种紧缺职业(工种)均被收录。
《目录》紧盯南宁市打造千亿重点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升级优势传统产业的部署,以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产业人才培养。例如,将南宁市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的电池制造工等8个急需紧缺工种纳入《目录》,三年内重点引导培养4万名针对性的产业工人;将南宁市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急需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信息通讯网络运行管理员等8个工种纳入《目录》,引导培育3万名对口产业人才。
同时,南宁市人社部门向50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专项调研,汇总出企业共计429个职业(工种)需求,从中遴选出企业需求相对集中、当前缺工明显的热点职业(工种)纳入《目录》。
此外,立足帮助就业重点群体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群体的稳定就业、持续增收,专门将吸纳和带动就业多的职业(工种)纳入《目录》。例如,将家政服务员、育婴员等涉及广西家政、南宁“保姆”劳务品牌的工种纳入《目录》;针对当地就业多、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横州茉莉花茶制作、武鸣沃柑栽培等工种鼓励开发职业培训标准。《目录》还特别鼓励引导南宁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比如针对亚热带城市生活消费热点,将“调饮茶制作”“广西风味烧烤制作”“南宁酸嘢制作”等地域特色项目纳入《目录》,鼓励群众培训学习掌握奶茶、烧烤、酸嘢等制作能力,进一步活跃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让群众“有技能可学、有补贴可领、有本领就业、有办法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