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为广西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广西要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推动广西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广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坚持不懈保定力、强治污、优生态、促转型,努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广西仍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艰巨任务,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取得的成效还不稳固。无论是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生态环境做支撑,更需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环境的改善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广西作为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我们要深刻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绘就新时代八桂大地绿水青山壮美画卷。
高水平保护守好山水之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护好八桂大地的山水之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广西。一方面,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采取更实的举措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统筹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分级分类实施深度减排措施,持续巩固提升“广西蓝”治理成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实施河(湖)长制、湾长制,保持广西水环境全国“领跑者”的优势。统筹城市和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保障广西土壤环境安全。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适度超前建设工业园区和区域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保障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长期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协同推进扩绿、增长。守牢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和红树林监管,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珍稀濒危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持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海洋生态修复,努力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屏障。大力推进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建设,坚持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和绿色运营,把平陆运河打造成为世界级高水平保护的生态运河、绿色运河。
高标准谋划推动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新征程上,我们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稳妥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降低单位能耗及排放强度,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充分利用好风能、光能等零碳资源,加速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关联度、精细化水平和附加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创建,把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作为企业发力方向,更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完善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改革,积极开展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引领社会公众做生态文明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作者系钦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