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活跃在社区网格服务一线

作者:徐云洁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第22期
2023-11-17 14:59

晨光熹微,南宁市隆安县震东安置区联合党委书记何为手里的电话接二连三,他骑上电车飞驰到办公室先处理完文件,很快又出现在社区的帮扶车间里。

在震东安置区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何为和很多党员干部一样,大多时候是这种“满格”状态的工作模式。“震东安置区成立的当天我就到这里工作,见证着安置户从村民到‘市民’,眼看着大家搬出大山后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感到很高兴。”何为说。

震东安置区有5847户24423人,是广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从深山到城市,为帮助搬迁群众积极融入新环境、新生活,震东安置区自2019年以来先后成立(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等“九中心一站一家”,构建起“1个党工委+3个党支部+43个楼栋长+78个单元长(网格员)”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微信图片_20231115183252

社区网格员入户查看患病居民日常用药情况。   震东社区供图

100余名党员带头活跃在网格服务一线,持续开展面对群众需求的服务行动。他们通过走进单元、敲开家门,推进组织下延、资源下沉、服务下移,在网格中宣传政策、摸排信息、收集民意、排查隐患、协调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

“社区网格员入户走访时知道我不能干重活、累活,就帮我在社区超市安排了一个轻松点的岗位。有工作才有收入,生活也有了保障。”震东社区解忧超市副店长马兰琴感激地说。

从2017年年底查出患有癌症后,马兰琴辞去工作在家疗养,一家四口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丈夫身上。今年春节,入户走访的社区网格员了解到马兰琴身体已经逐渐康复,以前又有超市工作经验,便把她安排到了社区公益岗上。这份工作对马兰琴来说不忙也不算累,但每个月有1600多元收入,两个孩子也就近上学,一家的生活逐渐好转起来。

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一件件、一桩桩实事背后,折射出基层党组织为搬迁群众做好后续服务的精准度和温暖度。

震东安置区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增强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3个安置小区党支部组织力和服务功能,形成“九中心一站一家”服务矩阵,精准服务群众、精准配置资源、精准化解风险,“党建+社会治理”让党组织的服务延伸至安置区各个角落。

摸清了家家户户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就业稳,发展才可持续。

2020年3月疫情期间,面对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等问题,震东社区创新开展党支部引领“小梁送工”就业服务新模式,与各农业企业(基地)、帮扶车间开展“点对点”送工务工,搭建群企“桥梁”。

经过3年的探索积累,“小梁送工”就业服务站逐步走上就业渠道多样化、就业群体综合化的道路,成为易地搬迁安置区促进搬迁户生活富裕的亮眼名片。

“现在我们服务的对象已经不再限于临时工群体,根据居民就业意向,除了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们也会输送居民外出务工。服务对象也从大龄人群向青年扩大。”震东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就业服务站站长梁佳说。

社区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还精准锁定了有返乡意愿的大学生群体和青年党员,引导他们积极建设家乡。在他们当中,有的担任社区网格员服务群众,还有的投身到广阔的乡村振兴事业当中。

近年来,震东安置区联合党委持续开展暖民心行动,有效升级服务能力。社区党员、乡贤、居民代表等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了“小梁送工”“楼栋管家”“长者食堂”等特色品牌,切实保障安置区内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会治理和社区融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更有保障,广西共成立541个党支部,覆盖486个安置点,覆盖率达96%。结合今年中央组织部开展全国村党组织书记视频培训工作,广西指导各地组织50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所在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集中授课,帮助提升履职能力,切实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责任编辑:李佳颖
相关文章

此心安处是吾家

为了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三江侗族自治县针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生活现状,在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南站社区建立了“长者饭堂”。

地方 2023-10-08 11:30

弘扬雷锋精神 爱满苗家小镇

2月28日,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织多个单位部门志愿者到易地扶贫搬迁点融水苗家小镇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爱满苗家小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地方 2023-03-02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