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头雁” 雁阵齐飞

作者:黄丹 彭帅 杨启晟 谢陈莉
来源:《当代广西》2023年第22期
2023-11-17 16:29

“下面我给直播间的宝宝们推荐这款‘大果山楂醋’,从材料表就可以看到它十分纯净健康……”10月28日,“头雁”邓培彬创办的靖西市大果山楂果果品有限公司迎来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的首次直播带货。

这些大学生不仅为企业产品提供宣传,他们的学校还为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而这样的联结源于一次培训。2022年,邓培彬参加了广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国家级“头雁”培训班,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进行内容传授。培训结束后,学校与他的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建“食品工程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公司在人才、研发、推广方面有了更坚实的后盾。

2022年,广西启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千雁万群”“头雁”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每年培育700名国家级“头雁”和2000名自治区级“头雁”,用5年时间打造一支与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 “头雁”队伍,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与传统培训相比,这场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的“头雁”培育计划有什么不同?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和打造千亿元产业人才需求,我区重点面向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及种养大户等6类人群,精选好学习、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带头人,将其纳入培育范围。”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根据学员能力素质、发展基础和联农带农等情况,细分为国家级“头雁”和自治区级“头雁”。通过多类别、多层级选育,我区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梯队的培育。

在靖西山村土生土长、创办企业带富乡亲的邓培彬,在这场面向“头雁”群体的培训中“振翅而飞”。

靖西一直有着种植山楂的传统,但山楂生果的收购价格低廉,村民获得的利润微薄。2015年,邓培彬注册成立一家果品公司,进行山楂深加工提升产品价值。经过多年发展,企业每年收购大果山楂鲜果150多万吨,为村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主打产品“大果山楂醋”也因纯天然、零添加的特色不断拓宽市场。

2022年,随着产品产量的扩增,如何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破解销售瓶颈成为摆在邓培彬面前的一道难题。

微信图片_20231115183204

2022年“头雁”培训班的学员在广西农科院葡萄基地考察学习。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供图

其实,邓培彬面临的也是乡村“头雁”的普遍困惑,“头雁”培育行动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培训以“专家课堂授课+案例教学+基地及田间学校现场观摩”的方式进行。在实践环节,邓培彬和其他学员一起走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参观学习,接着展开分组讨论、典型经验分享,在“头脑风暴”中探寻产业提质增效的良策。

培训项目共设置粮菜班、水果班、品牌营销等14类班次,经过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以及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头雁”学员全面提升了综合能力素质。截至今年11月,我区已培育1390名国家级“头雁”、3670名自治区级“头雁”。

“我们是带着问题和需求来,带着新观念新思路、政策信息、市场资源、合作网络回去的。”邓培彬说,今年2月,他的公司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成功签订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共同开展大果山楂醋关键技术及其系列饮料研发。

在“头雁”后续成长中,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定期开展回访跟踪,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技术指导、成果转化、创业支持等。“据不完全统计,‘头雁’学员共获得项目支持177项、技术支持165项。”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许瑾介绍,自治区还探索组建“头雁”联盟,建立“以雁联雁、以雁带雁、以雁服雁”机制,加强区域间“头雁”之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共赢。(记者/黄丹 通讯员/彭帅 杨启晟 谢陈莉)

责任编辑:李佳颖
相关文章

大轮训推动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

2009年以来,广西连续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提出以高校为依托,持续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大中专学历提升教育,打造一支适应广西发展的综合素质更高、知识更丰富、能力更过硬的乡村振兴队伍。

关注 2023-11-17 11:53

板凳会丨“头雁”带动群雁飞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头雁”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期“板凳会”邀请来宾市忻城县新圩乡党委书记罗双飞,分享新圩乡以人才“三培养”机制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

党建 2023-09-18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