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人生

作者:蒙英姿
来源:当代广西网
2024-02-07 16:33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记忆中,父亲常常念叨这句话。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我出生在岭南都阳山脉中段大山——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公社(镇)加文大队(村)里,绵延的群山是阻挡我向外生长的厚重屏障。

上小学前,我已经认识近百个字了。那时,学校离我家100米,我提前认字,靠的是父亲任加文大队党支部书记,加文大队办起小学附中,学校没有教室,父亲在我们家二楼开设小学二年级的一个教学班。当时我年纪还小,就上楼与“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后来,到适龄上学时,我识字就多了起来。

刚入学那几天,语文老师在教室黑板上板书:加、文。我第一个举手,说:“老师,这两个字我认识。”老师有点不相信,直到我念出“加”“文”两字时,他才笑着点了点头,并解析“把‘加’‘文’连起来,就是‘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当时,不怎么理解老师的教导。新书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语文课本,每翻一页便念一页,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跨”过去。

那时候,加文大队给每个生产队订了几种报刊,有《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红旗》等。每次从父亲手里接过报纸和杂志,我就逐字逐句地认,不认识的字,就向父亲求教,父亲也乐意教我,还告诉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怎么解释。几个月下来,我就尝到了读报刊的“甜头”,不仅了解了本地新闻以及国内外大事,还认识了更多的字。到了三年级,我已能把整版的报纸全部看懂,并在“农民夜校”里给群众读报纸,教他们学文化。 

两年后,我离家到10公里外的下坳小学附中上初中。除对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感兴趣外,我对其他课程根本提不起兴趣,语文成绩每次都能进入前十名,作文常被当范文读。

高中毕业后,我到姐夫、姐姐所在的广西东江棉纺织厂当工人。做挡车工又苦又累,我本想干一两个月就走人,但是有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做工后有工资领,休息时可到河池市(金城江)新华书店看书,到河池工人文化宫看报纸和杂志。当时,我大胆地写信给(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社编审吴伯泽先生给我寄过来一套《自然科学》书籍,一共10本,我兴奋得握紧拳头,高兴地跳了起来:“这下我有书读,可以向‘科学’进军了。”

那时,我读过《毛泽东选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自修大学》《新闻写作与实践》等。平时一有机会,我就去工人文化宫借鲁迅杂文集和茅盾代表作短篇小说。这些书虽然有点陈旧,但我还是如获至宝地把它们藏到宿舍。一到周末,我就到新华书店买“有价值”的书藏到床铺下面。这样几个月下来,我就有了上百本图书。

有了这些书,我白天做工,晚上回来阅读,读得越多,心中的感想就越多,尤其是读到忘我的时候,身心沉浸其中,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后来,我开始每天记日记或写笔记,每周写一篇读后感,但当时并没想到能派上什么用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河池日报》上看到有关环境保护的征稿启事,便尝试撰写《噪声会损害身体健康》寄了过去。更没想到,几天后竟然发表了!

最是书香能致远。后来,我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起伏,仍保持读书的习惯。书读得越来越多,写作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只要下笔,文思泉涌,渐渐地,我有不少作品见诸报端。

如今,线上阅读、线下读书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聂震宁先生说,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读书更能够提升人生,读书尤其能够照亮人生,我们活着,就要让读书陪伴我们生活。

纵观我的学习过程和工作履历,取得的些许成绩,都与长年累月的读书有关。今天,虽然是高科技指尖读“屏”的时代,但“唯有读书高”之名句才是永恒的真理。

(作者单位: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杜宁